发行虚拟货币怎么销毁资产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永菲 冉学东 北京报道
对于虚拟货币“挖矿”是否进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淘汰类产业,从2019年就已经开始探讨。
10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发布关于修改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征求意见稿) 通知,就是否决定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淘汰类“一、 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十八)其他”中增加第 7 项,内容为“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是否列为淘汰类?
此次公开征求意见的时间为2021年10月21日至2021年11月21日,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可通过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国家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电子邮件与寄送信件等方式提出反馈意见。
在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建议前, 发改委多次提及将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列为淘汰类产业。在9月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的通知》中提到,将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列为淘汰类产业。将“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增补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淘汰类”。
发改委此前特别强调,在增补列入前,将虚拟货币“挖矿”项目视同淘汰类产业处理,按照《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有关规定禁止投资。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对虚拟货币“挖矿”的调整,在2019年底发布之际,将此前准备列入淘汰类产业的虚拟货币“挖矿”删除。
在今年5月陆续清理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后,该行业主要经营者已基本出海。据剑桥替代金融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虚拟货币“挖矿”的哈希值已经几乎为0,发改委也确认该数据,从5月全球3/4的算力至今已经归零。
(2021年1月比特币挖矿算力全球分布图)
(2021年8月比特币挖矿算力全球分布图)
整治决心仍未变
被指耗电的虚拟货币“挖矿”,究竟耗电量有多大?
从剑桥大学近期发布的比特币耗电指数看,随着比特币全网算力的上升,比特币耗电量也在逐步增大,目前其月耗电量已经达到了7.97 TWh。
火链科技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炼炫向记者表示:“一方面看,比特币挖矿的高耗能问题确实是个严重的问题。但从另一方面看,相较于其他电力浪费和损耗,抨击加密货币挖矿又显得是“鸡蛋里挑骨头”。例如剑桥大学就给出了一些有意思的对比数据。”
“人们经常喜欢将比特币和黄金放在一起做对比,然而全球每年生产黄金的耗电量达到了131 TWh/年,比特币耗电量为103.71 TWh/年。在生产生活方面,目前全球每年耗电量最高的是空调制冷,约2199 TWh/年,随后是化学、钢铁、造纸等制造业,比特币远远落后于这些高耗能产业,仅仅跟美国家用冰箱和冰柜每年的耗电量差不多。同样地,美国每年因配输电而损失浪费的能源,足以为整个比特币网络供电2次;全球天然气燃烧浪费的能源,可为比特币网络供电6.6次。从这个角度看,比特币挖矿的耗能问题似乎又显得不那么突出。”李炼炫进一步向记者分析道。
对于此次征求意见通知,市场有人士解读称,或许是利好的,虚拟货币“挖矿”有望恢复。但是从我国一直以来的态度看,这个解读不会成立。
近日,发改委相关发言人针对虚拟货币“挖矿”活动整治后续曾表示:“随着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政策文件的正式印发,各有关方面将采取更大力度开展核查整治工作,大型集中式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将进一步得到有效清理。与此同时也要看到,虚拟货币“挖矿”活动也出现一些新特征,如从集中式向分散式、小规模转变,隐蔽性更强,精准识别难度更大。”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坚持不懈抓好虚拟货币“挖矿”活动整治工作。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发展改革部门会同金融、能源、工信、网信、财政、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针对虚拟货币“挖矿”的新特征,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及时研究出台针对性举措。二是形成监管合力。加强与相关监管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协同联动,建立完善电网企业、能源监管部门等多方参与的监管机制,利用新技术查处“挖矿”活动。三是强化督促落实。督促各地按照《通知》要求,建立协调推进机制,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建立工作台账,强化工作落实。会同相关部门加强督促落实,及时通报各地进展。”发改委相关发言人强调下一步整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