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货币什么时候开始涨的
“刘女士经人介绍加入某‘专家荐股群’,群里‘老师’不断推荐某平台自行发行的虚拟货币,并且声称该平台即将上线,正在发行的平台币预计未来有10到20倍,甚至100倍的溢价,而且还有一些大型的正规金融平台为自己背书”……这么高的投资回报率,你听到了是不是也很心动?
- 骗局频出
别急,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我们先仔细了解一下。
在群里不断刷屏的一夜暴富故事引诱下,刘女士买入大量“虚拟币”,该虚拟货币交易平台一夜之间关闭,股票群被解散,刘女士所有资金都无法提取。经调查,该平台实际并不存在,所谓“虚拟货币”也并不真实,完全是诈骗平台自导自演的数字假象……
而刘女士遇到的骗局并非单例。就在近期,还有一个由14人组成的传销团伙被判刑,“我们在宣传时,大量采用‘数字资产’、‘全球区块链’等名头,公司的名字也都是打着投资理财、网络科技、投资控股等旗号,把公司包装成一个全球高端企业。”该团伙成员苏某交代,借用这些看上去就“高精尖”的概念,就是为了吸引会员加入。
在短短两年里,“空壳公司”给自己披上“高精尖”外衣,开始在国内到处成立“子公司”,发行没有任何信用价值的“虚拟货币”实施网络传销活动。在两年里发展会员3万余人,发行没有任何信用价值的“虚拟货币”实施网络传销活动,收取传销资金折合人民币2.1亿余元。
近年来,不少犯罪团伙盯上了虚拟货币,谎称新技术、新要素或者新的应用产生,冒充所谓“专家”,利用部分人不了解或是追求“高利润、高回报”的投机心理,以此为噱头设下骗局。其中涉及到的主要形式包括:虚拟货币投资诈骗、虚拟货币传销骗局,以及冒充虚拟货币平台客服诈骗等。
- “踩踏效应”显现
事实上,虚拟货币本身就和“炒作”“投机”“高风险”等词汇挂钩。2022年以来,币圈就一直持续不断地爆雷。此前,由算法稳定币崩盘引发的luna币暴跌,一度被称为币圈史上最大“黑天鹅”。市值曾高达410亿美元的luna币,在短期内出现跳水式暴跌,价格从近90美元跌至不足0.0001美元。这也让币圈陷入了巨大的质疑中。
2022年以来,比特币已经历了长达6个月的下跌行情。上周末,比特币再度走弱,一度跌至17599美元/枚,创下2020年12月以来最低水平,较2021年11月历史高位的回落幅度高达74%。此后比特币开启一定程度的反弹,收复2万美元重要关口。据CoinDesk数据,截至6月23日20时,比特币价格为20700美元/枚,但较历史高位仍下跌约70%。
明明债券研究团队认为,今年6月多国央行纷纷加息,以美国为例,美联储于6月加息75bps。大幅的加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显示美联储抗击通胀的决心,但“持续的高通胀+大幅的加息”使得市场对于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加剧,风险资产进一步承压。其中,以比特币和以太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更是跌幅显著。
除了央行紧缩的宏观背景外,部分加密货币市场的投资者过度加杠杆导致风险敞口陡增,随后加密货币价格大跌引发爆仓,叠加事件性因素的发酵,加密货币市场抛压激增。此外,以泰达币(USDT)为代表的稳定币价格下跌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场对于“稳定币与美元等资产挂钩的机制”的疑虑,进而对整个加密货币市场产生冲击。
尽管去中心化的初衷美好,但比特币仍难逃投机属性,自比特币发展以来,其价格呈现出较高的波动性。正是由于比特币本身的风险资产特性、以及比特币市场存在着大量的投机行为,在市场风险偏好回落时期,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将面临着较大的卖压,投资者仍旧选择回归美元等传统货币资产。
目前比特币仍处于新一轮爆仓的旋涡之中。未来,美联储很可能继续单次加息75个基点,华尔街投资者仍在不计成本地抛售各类风险资产,包括比特币。最近一周,海外多家虚拟币借贷平台及交易平台宣布暂停比特币提现,加剧了市场恐慌,大量投资者纷纷抛售,“踩踏效应”显现。
- 如何防范?
同样需要注意的是,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包括兑换、作为中央对手方买卖虚拟货币等都涉嫌非法金融活动),在我国一律被严格禁止。2021年9月24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十部门还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虚拟货币和相关业务活动本质属性,虚拟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
尽管监管部门三令五申,但虚拟货币交易却屡禁不止,且呈愈演愈烈之势,和虚拟货币投资为噱头的骗局也成为重灾区。普通用户又应该如何防范虚拟货币投资骗局?
1、对“虚拟货币”等新型投资项目保持高度警惕。在我国,投资虚拟货币不受法律保护。
2、不要相信所谓的虚拟货币投资平台。虚拟货币投资交易在我国属于非法金融活动,所谓平台其实是后台可以由犯罪分子自由操控的假平台。
3、拒绝“高收益、高回报”。保持理性投资观念,选择合法投资渠道,对任何宣称超高收益的投资理财项目一定要保持戒备心,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
整理:北京商报记者 廖蒙
来源:北京商报、江苏经济报、每日经济新闻、锌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