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货币u的全称_币圈问答_鼎鸿网

虚拟货币u的全称

angula 0
美钞的“真名”叫什么?

格物·资本 seek for capital丨专注于资本的极致探索

【格物·货币】是格物资本旗下内容大类目之一

“美国货币史”内容系列从属于【格物·货币】

第一部分:美元诞生记

第二部分:金本位信徒

本文为“美国货币史”系列 第 三 部分

美钞的“真名”叫什么?


格物者说:从美国建国至今,美国纸币历史共分为四个阶段:建国之前的尝试(殖民券和大陆币);建国早期的探索与混乱(繁杂多样的银行券);内战后统一的法定纸币(绿钞和国民银行券);联邦储备体系建立至今(联邦储备券)。

殖民券和大陆币

在美国独立战争前,英属北美殖民地为补充金属铸币供应不足而发行过各类纸币——统称为“殖民券”(colonial bills)。这些殖民券最初发行时还可兑换成金银,但随着滥发而贬值,最终无法兑现。1764年时,宗主国英国禁止北美所有殖民地发行纸币。

在独立战争期间,殖民地的联合中央政权机构大陆会议批准发行不可兑现的“大陆币”( Continental Currency),目的是为筹集战争资金。“大陆币”是美国最早的由政府官方发行的、凭借政府强制力而流通的信用纸币(不可兑换为金银)。大陆币在短短几年间发行量巨大,而且很容易被伪造,很快就走上了“大幅贬值、一文不值”的死路。

▼图:1776年发行的“大陆币”,面值3美元,图片来源:coins.nd.edu

美钞的“真名”叫什么?

美国于1783年正式独立后,随后便制定了《1787年美国宪法》,宪法赋予了美国(联邦)国会货币发行权的合法垄断地位。根据该宪法:国会负责“制造货币,确定了美国货币与外币的比值,明确定度量衡的标准;制定关于伪造证券和通货的罚则”;任何州政府“不得制造货币;不得发行信用券;不得将金银币以外的任何物品作为偿还债务的法定货币”。

《1787年美国宪法》制定时,没有允许让国会或联邦政府发行纸币,同时也禁止州政府发行纸币,这是因为宪法制定者们(美国的开国元老们)汲取了之前独立战争期间大陆币因滥发而造成严重通胀后果的教训。

银行券

不过,《1787年美国宪法》禁止政府发行纸币,但并未禁止银行机构发行银行券(banknote,银行券在流通中充当着纸币的功能)。

在1790年之前,美国仅有三家商业银行机构,其中包括美国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于1782年北美银行(Bank of North America,在国会特许授权下成立的),该行在费城开业后就发行了自己的银行券。

1791年,美国国会根据首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的提议,授权设立“第一合众国银行”(First Bank of the U.S.),给予其20年的特许权期间。

第一合众国银行成立后,很快就发行了自己的可兑现(可兑换为金银币)的银行券,以解决当时金属货币供应不足的问题,并且随着该行在各主要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到1805年时,已设立6个分支行),该行的银行券很快便在各州流通起来,成为一种全国性纸币。此外,第一合众国银行还负责代理收缴联邦税收,联邦税收也接受第一合众国银行的银行券支付。独立战争后,联邦政府遗留下来的大部分战争债务也是用该行的银行券支付的。

▼图:第一合众国银行于1801年发行的银行券,面值50美元,图片来源:coinpeople.com

美钞的“真名”叫什么?

第一合众国银行获国会批准设立后,各州的立法机构,也开始纷纷给一些商人颁发州立银行牌照(特许授权),州立银行随之兴立。这些州立银行也发行可兑现金银币的银行券,以补充流通中金属铸币的不足,并促进商业发展。到1811年时,美国已有88家银行机构,绝大多数都是州立银行,州立银行都可各自发行银行券。

▼图:肯塔基保险公司(Kentucky Insurance Company)于1814年时发行的100美元票据,在当时也当作纸币流通。图片来源:lexhistory.org

美钞的“真名”叫什么?

▼图:列克星敦北部银行(Northern Bank of Lexington)发行的银行券样本,始于1840年代。图片来源:lexhistory.org

美钞的“真名”叫什么?

早期的州立银行受监管程度低,许多州立银行发行的银行券都超过了其金银储备。另外,由于印制技术的落后,当时还存在许多伪造银行券,都混杂在流通领域中,难以分辨。

州立银行券的流通还有一定地域限制或用途限制,无法和第一合众国银行券一样,在全国流通。而且,州立银行券的承兑性良莠不齐,不如第一合众国银行券的承兑性高(有充足的金银储备以供兑取)。

当时,第一合众国银行拥有美国大部分的白银,在1809-1811年间,该行的白银储备量大约是所有州立银行储备量的总和。由于坐拥大量的贵金属储备,第一合众国银行能很好地履行兑现义务,所以其银行券的信誉好,不仅被民间接受,也被各州立银行接受。第一合众国银行的银行券发行后,被许多州立银行作为存款储备,从而节省了金银币的使用(这实际上扩大了货币供应,满足了快速增长的货币需求)。

当时所有银行券都是非法定货币(非强制流通,可拒收,第一合众国银行券也是非法定货币),银行券全凭其发行机构的信誉而流通(银行券承兑性的好坏),人们自愿选择是否接受。有些州立银行券承兑性较好,可按面值平价兑换成金银币;但有的州立银行券承兑性差,只能按面值折价兑换或无法兑换,这种情况下,银行券持有者只能自认损失。还有些州立银行因无法履行承兑义务而被迫倒闭。

另外,第一合众国银行在成立期间(1791-1811年)还扮演着“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并有效抑制了州立银行随意滥发银行券的行为。

1811年,第一合众国银行特许权到期后终止营业,该行的银行券也被赎回,退出流通。随后,由于失去约束,州立银行开始大量发行银行券,很快就引发高通胀,银行券大幅贬值。到1814年时,各州立银行既不承担兑现义务,又不按平价相互接受银行券(折价接受),州立银行券的信誉已经崩溃。

1814年的州立银行暂停兑现,再加上1812-1815年美国与英国的战争,在这样的背景下,国会于1816年批准授权设立“第二合众国银行”(Second Bank of the U.S.),一是为战争筹资,二是解决州立银行券信誉崩溃问题,该行的特许期也是20年。

第二合众国银行照搬了第一合众国银行的运营模式,也发行自己的银行券,很快也成为了全国范围内统一流通的纸币,该行也充当着“准央行”的角色,是各州立银行的最后贷款人。该行在各州设立了29个分行,其定期向州立银行兑现金银币,以保持各州立银行稳定发行银行券。

在1816-1832年间,人们对银行券信心重新增强,银行券流通回到稳定局面,各州立银行券的折价接受问题也消除了。

1832年,时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Andrew Jackson)否决了对第二合众国银行的特许期延期。1836年,第二合众国银行的特许权到期,该行转为了一家州立银行(后在1841年破产)。美国随之失去了这个“准央行”机构。

美国的银行业也在这一时期发生深刻变化,从1837年起,美国开始推行起自由银行制度(联邦政府放弃了对银行体系的集中管理,将银行的审批和监管都交给各州自行负责,银行设立门槛变得十分宽松),各州立银行数量井喷式爆发,银行券的种类和数量也变得日益繁多。

由于没有一个“准央行”机构的约束,银行券再度被滥发,并诱发了1837年挤兑危机(人们对纸币信心下降,纷纷拿着银行券到银行挤兑金银币),并最终演变为一场持续四年(1839-1843年)的经济大萧条。

因而,自1836年后,美国的州立银行券发行回到了“百花齐放、毫无约束”的局面,银行券的流通陷入到长期混乱之中,一直持续到内战时期。到1860年时,美国有超过1500家州立银行在发行各自的银行券,每个银行都有好几种不同面额的银行券,而且,银行券一直存在被伪造的现象,假券盛行。

绿钞和国民银行券

美国内战(1861-1864年)是美国历史的重要节点,也是美国货币史的重要节点。美国内战时期诞生的两类纸币——绿钞(Greenback)和国民银行券(National Bank Note),是美国法定纸币的历史开端,也可以说是现代“美钞(美元钞票)”的起源。

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为了筹集战争资金,美国国会1862年2月通过《法定货币法案》(Legal Tender Act),授权时任财政部长萨蒙·波特兰·蔡斯(Salmon Portland Chase)发行1.5亿美元的不可兑现(不能兑换成金银)、纯靠联邦政府信用支撑的“绿钞”( U.S. notes或Greenback)。1862-1864年间,为支付战争费用,林肯政府被迫三次发行绿钞,总额达4.5亿美元,数额非常大,几乎占到内战时货币供给总量的一半。

▼图:1862年时林肯政府财政部发行的U.S. notes,面值1美元,正面印有时任财政部长蔡斯的头像;背面写有“this note is a legal tender”(这张纸票是法定货币),由于这种纸币的背面是绿色墨水印制的,因而也被称为“绿钞”或“绿背”(Greenback)。图片来源:WIKI百科。

美钞的“真名”叫什么?

“绿钞”被赋予法定货币地位(强制流通、不得拒收),是美国最早的法定纸币(内战之前,被国会赋予法定货币的只有金属铸币,各类银行券均非法定货币)。另外,“绿钞”也是继“大陆币”之后,第二个由政府官方发行的、单凭政府信用而流通的不可兑现纸币。绿钞自发行后,便长期成为了美国货币供给的一部分。

到1862年底时,战争规模已经扩大化,林肯政府需要更多的战款资金。

而且,在战争时期,美国的货币体系显得尤为脆弱:战时民众纷纷将手中的金银币储藏起来,导致流通中的金银币枯竭,货币供应不足,民众还拿着银行券到各州立银行挤兑金银,而州立银行根本无法承受浩大的挤兑风波(由于自由银行制度的推行,州立银行自1837年后就大量滥发银行券,远远超出了其金银储备,根本无法维持银行券的承兑性),因而,各州立银行的金银储备在挤兑之下很快就濒临枯竭,最终被迫停止兑现。大多数州立银行券因无法兑现而大幅贬值,而流通中金银币也大量消失了,当时美国的货币体系面临着崩溃的危机。

形势危机之下,美国国会于1863年1月通过了《国民通货法案》,目的是为解决货币危机,加强联邦政府对银行业的管理,并进一步筹集战款。1864年6月,国会又通过了该法的修正案《国民通货法案》(全称An Act to provide a National Currency, secured by a Pledge of United States Bonds, and to provide for the Circulation and Redemption thereof),取代了1863年的法案版本。

根据《国民通货法案》,成立“国民银行体系” (National Bank System),国民银行体系是由众多经联邦政府特许授权的私有商业银行组成,这区别于州立银行体系,由此,美国形成双轨制银行体系:在州立银行体系下,州立银行向州政府申请注册,接受州政府管理和监督;在国民银行体系下,国民银行向联邦政府申请注册,接受联邦政府的监督和管理。

该法案规定,在财政部内部成立一个专门负责管理全国货币发行与流通的机构——货币监理署(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货币监理署署长由财政部长提名,参议院批准,总统任命。货币监理署负责发放特许牌照,即“国民银行” 牌照,获得“国民银行”牌照的银行在其名称中必须使用“national”或“NA(national association的缩写)”,以表明自己属于国民银行体系。

该法案授权每个国民银行都可各自发行银行券,这些国民银行券(National bank notes)也都是美国的法定货币。国民银行在发行银行券时,须以联邦政府财政部发行的债券为100%担保,即每个需要发行银行券的国民银行必须先用法定货币(指金、银或金银代用券、绿钞)购买联邦政府债券,并存储于财政部后,才可发行不超过其联邦政府债券价值的国民银行券。这样保证了国民银行券不被滥发,确保其良好信誉。

▼图:纽约州布法罗市的Farmers and Mechanics National Bank 于1865年发行的面值1美元国民银行券,上面有“national currency”的标记。图片来源:antiquebanknotes.com

美钞的“真名”叫什么?

此外,虽然该法案并没有禁止州立银行运营,但是却要求对州立银行券按面值征收10%的税,这严重打击了州立银行的银行券发行意愿和业务营运。1864年-1865年间,美国的州立银行数量大幅缩减,而国民银行则成倍增加,期间许多州立银行都变更了牌照,摇身一变换成了国民银行牌照。

▼图:1860-1914年美国的商业银行数量。制图丨格物·资本。

美钞的“真名”叫什么?

1864-1865年间,随着国民银行的大量增加,国民银行券的发行量快速增加,且其凭借良好信誉很快就获得人们认可和接受,而相比之下,州立银行券基本停发,并快速被挤出了流通领域。

《国民通货法案》在美国创建了一个统一完整的银行券发行、流通及管理体系,结束了建国以来各州立银行随意发行的混乱局面。该体系由财政部货币监理署负责统一监督管理,由分散在各地的众多国民银行形成全国性的发行网络。在该体系下,发行的银行券有统一名称“国民银行券”,其以联邦债券为发行基础,可兑换金银币,且被赋予了法定货币地位,可在全国流通。

从此,美国除了法定的金属铸币外,还有两种法定纸币——绿钞和国民银行券,前者由联邦政府直接发行,后者受联邦政府间接管理。

▼图:1860-1915年美国货币流通中不同类型的货币构成和价值。包括:金币和黄金券(黄金券,gold certificate,能直接兑换黄金,由联邦政府发行于1863年-1933年);银币和白银券(白银券,silver certificate,能直接兑换白银,由联邦政府发行于1878-1964年);绿钞(Greenback 或U.S. notes);国民银行券(National bank notes);辅助货币或小额铸币(subsidiary and minor coin)。图片来源:History of the American Economy, Tenth Edition,详见参考资料。

美钞的“真名”叫什么?

回收“绿钞”

内战结束前,联邦政府就停止发行“绿钞”了。内战结束(1865年4月)后,联邦政府希望尽快回收流通中“绿钞”,因当时一些重要政治人物(蔡斯 、谢尔曼)认为发行不兑现的绿钞只是战时的权宜之计,不可放任政府直接发行货币。

随后1865年12月,国会通过《紧缩法案》(Contraction Act),由财政部召回所有流通中的绿钞,以金币换绿钞(按当时市场价格)。不过,清退绿钞意味着货币紧缩,在该法实施后的两年里,由于绿钞清退,造成了物价急剧下降,同时伴随经济衰退。因无法承受衰退痛苦,1868年2月,国会终止了《紧缩法案》,停止了回收绿钞。

当时回收“绿钞”还引发了一些农场主的强烈反对,农场主们认为回收绿钞造成了货币供应减少,农产品价格下跌,致使其利益受损,农场主们因此还掀起了一场政治性的“绿钞运动”。

后来1875年1月,国会通过了《恢复铸币支付法案》(Specie Payment Resumption Act),目的仍是回收绿钞,增发国民银行券,并以国民银行券取代绿钞。

该法案有三条重要规定:第 一,取消3 亿美元国民银行券的最高限额,允许各国民银行根据需要发行纸币;第二,将增加国民银行纸币发行与按比例撤回绿钞相结合(每发行100 美元国民银行纸币,财政部则撤 回 80 美元绿钞);第三 ,为确保尚未撤回绿钞的安全性和可接受性 ,授权财政部 于 1879 年1 月1日起 ,以“1盎司黄金= 20.672美元”的战前平价,用黄金兑赎绿钞,这就是所谓“恢复铸币支付”。

1879年1月,《恢复铸币支付法案》正式实施,美国事实上确立了金本位货币制度(金币是本位货币,国民银行券和绿钞都可与黄金自由兑换),但是,绿钞并没有因此而退出流通,人们并没有将手中绿钞都兑成黄金,绿钞此后长期保持在流通中,而且绿钞也一直是法定货币,也从未被禁止流通。

联邦储备券

从国民银行体系构建到1913年,美国经历了1873年、1884年、1893年、1907年四轮金融恐慌和经济危机,而国民银行体系的制度安排不仅不能有助于缓解危机和恐慌,反而还加剧了经济的波动和货币银行体系的不稳定。

因而,从1890年代到1913年,美国自下而上地掀起一场银行改革运动,人们对国民银行体系进行了漫长的大争论,提出各种改革方案。最终在1913年12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储备法案》(Federal Reserve Act),在国民银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美国中央银行体系——联邦储备体系。

根据《联邦储备法案》,全国被划分为12个联邦储备区,每个区设立一个联邦储备银行,各个国民银行必须成为联邦储备体系的会员银行。

从1914年11月开始,12家联邦储备银行开始发行由美国财政部下属机构“雕刻和印刷局”(Bureau of Engraving and Printing)统一印制的 “联邦储备券”(Federal Reserve Note),作为法定货币流通。

▼图:1914年系列的联邦储备券,面值5美元,上面标有“Federal Reserve Note”以及“this note is legal tender for all debts, public and private”(这张纸票是法定货币,可用于所有私人或公共债务)。图片来源:govmint.com

美钞的“真名”叫什么?

联邦储备券的发行数量由联邦储备银行控制,同时联邦储备银行对其发行的联邦储备券必须保有40%的黄金储备和100%的商业票据准备,对会员银行的存款及储备保有35%的法币准备。发行的方式包括:收购黄金、对合规票据进行再贴现,对外贸汇票进行贴现,以及在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银行承兑汇票和汇票。

随着联邦储备券的发行量扩大,以及其他纸币(绿钞、国民银行券、黄金券、白银券等)相继停止发行并退出流通,联邦储备券渐渐成为了美国货币流通中的唯一法定纸币。到目前为止,流通中的美国纸币基本都是指1928年之后各版本的联邦储备券,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用的美钞。

参考资料

《美国经济史(第十版)》(History of the American Economy, Tenth Edition),Gary M. Walton(美) Hugh Rockoff(美)著,王钰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4

《美国货币史 1867—1960》(A mone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1867-1960),Milton Friedman(美) Anna J. Schwartz(美)著,巴曙松 王劲松 等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

美国钞票浅谈,刘晖,中国钱币, 1992年第2期

自由与权威的调 ——论美国国民银行体系确立的背景、实质及影响,陈明,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9月第27卷第5期

1913年《联邦储备法》的制定及作用,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宋洪飞,2006.4

A Timeline of United States Currency,Genevieve Lefranc,dailyreckoning.com,2015-5-12

An Act to provide a National Currency, secured by a Pledge of United States Bonds, and to provide for the Circulation and Redemption thereof,1864-6-3,www.loc.gov

An act to provide for the resumption of specie payments,1875-1-14,www.loc.gov

An Act To provid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Federal reserve banks, to furnish an elastic currency, to afford means of rediscounting commercial paper, to establish a more effective supervision of bank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for other purposes,1913-12-23,www.loc.gov

版权声明

本头条号“格物资本”发布的所有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稿、图片、漫画、音频、视频等,其版权均归属于本号及其运营者(运营者已实名制),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载、修改或发布。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虚拟货币u的全称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