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金卡换普卡(招商银行金卡换普卡需要多久)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
有很多读者这两天问我那个复旦大学的经济学博士,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的副院长,林采宜。
问什么东西呢?她的一番言论。
她近期说,因为大部分人不是开车的,是坐公交的,所以油价上涨对他们的生活没有影响。
这番话燃爆了媒体,于是一年前她的另一番话也被翻了出来。大概的意思是说,她建议,大家把钱花光,消费上去了,就能拉动实体。
很多人说她蠢,也有很多人说她坏。
我觉得说蠢谈不上,人家一个学经济的,油价是不是只通过坐公交车传导到消费上,难道还不清楚么?
那么她是坏喽?想要混淆视听?
我觉得也很勉强,因为这太LOW了嘛,这么明显的逻辑硬伤,你信么?我信么?没人信,那有什么坏不坏的?
就像你写个段子,你说你是秦始皇,在地下埋了5000亿美元的财富,如果谁给你充话费,你就分给他一个亿。
这叫坏,因为真的有人信。
你把上面这个段子改改,你说你是拉美西斯二世,在地下埋了5000亿美元的财富,还有人信吗?
人家第一反应就是,拉美西斯二世是谁?
你看,你打破了共识还怎么忽悠人?利用共识才能忽悠人。
所以这女人大约真的是出来搞笑的,你就当夏天里的一个笑话得了。
不过她说的问题,其实是事实,而且也是问题的根源。
说到底,想要拉动消费,确实只能通过花钱。
但是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没钱。
或者说得更干脆点,你以为人家没有把钱花光?
你通过一些数据和现象,就能大体上感受到多数人实际的财务状况。
一个是大城市里的居民负债情况。
如果这个负债非常高,说明钱都拿去买房子了,他们背着房贷,有点钱就得去还贷。收支处在一个很微妙的平衡态。
这个意思就是说你看着他是有收入的,某些人的收入还不低。问题是,这些收入都是有去处的。
这些城市家庭的财务状况实际上和美国比较相似了。
很多人都不明白美国家庭为什么没有储蓄,动辄几百美金都拿不出来。
实际上是因为城市化高到一定程度之后,他们更多的是依托于商业环境,而不是自身存钱的习惯。
什么叫自身存钱的习惯?
你看过去农村,距离银行也远,家里麦子多收了三五斗,怎么办呢?换成钱,放进缸里,找个坑埋起来。
《白银帝国》里面那个开钱庄的,他们家九窖的银子就是这么积累下来的。
那什么叫做依托于商业环境?
就是说这个家庭大部分的钱都是以各种资产的形式存在,比如房地产就是其中一种。
所谓净资产是说只要他的资产估值大于负债就是有钱的状态。
可是资产估值我们都清楚,是随着市场行情变动的,一旦遇到你难以变现的时候,负债大于资产,你的资金链断掉,可能你就从一个有钱人,瞬间变成破产者,甚至老赖了。
美国很多家庭都处于一个微妙的资产平衡状态。就是说钱是有的,可是要拿来还各种信用卡账单,这里面基本上都是刚性支出。
我们过去老人们俗称的赚多少花多少,一点儿没剩下。
这不是什么消费习惯差,寅吃卯粮,而是到了一定的城市化阶段,很容易出现这种事情。
那么这部分家庭,你指望他把钱花光,他已经花光了。
如果他继续举债,破坏收支平衡,某一天资不抵债,只会给银行造成坏账。
那么第二个数据就是存款。
有很多人讲,我们的居民存款还是很高的,高达90多万亿。
问题是,我们有14亿人,合计人均只有6万6。
而且这个人均是没有任何参考意义的,为什么?因为不均匀。
你比如招商银行,有普卡用户,金卡用户,金葵花用户,私人银行用户。
其中私人银行客户12万多,人均资产将近3000万。80%的存款实际上是在2%的人手里。
你还觉得人均有6万6吗?多数人可能只有几千块。
所以林采宜说把钱花光,方法是个好方法,问题是没钱。
第三个是现象,你去观察下消费。
起先我看到很多人支持鸿星尔克,支持白象方便面,觉得这仅仅是一种自信心提升的表现。大家开始喜欢上国产品牌了。
但是当我看到五毛钱的雪莲冰块登上热搜榜首,而几十块的网红雪糕钟薛高仅仅是因为一个小时都不化就被骂上热搜的时候。
我已经很清楚了,大家不仅仅是单纯的喜欢国产那么简单,这里面有很大的消费降级的因素在内。
说穿了,其实是因为没钱,而不是这个好那个不好。
大家只是因为先没钱了,所以才强调自己只能买的那个,是最好的。
这三类人,是拉不动的。
但是这三类人,可能才是多数,或者说,是你必须拉动的。毕竟富人不可能一顿饭吃十碗。
那么绕来绕去,似乎只能发钱?
美国就是这么做的,发钱,直接印了直接发,发到每个人兜里。
但是这个办法有两个明摆着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美国拥有货币霸权,他们是全球采购的,而且可以利用避险情绪,利用全球的资本流入支撑本国货币,所以即便放水,也可以让全球分担很大一部分。
这个便利我们是没有的。
第二个问题是美国的效果你也看到了,没有什么效果,即便在这么好的条件下,依然引起了很高的通胀,而且看来似乎无解。
美国接下来的一到两年,很可能触发经济衰退。
所以,看来看去,这不是一个好办法。
我觉得唯一能采用的手段是拉就业,即便想要发钱,也只能是通过这种方式去发。
就像罗斯福当年做的,雇两拨人,一拨人挖坑,一拨人填坑。
当然这只是一个比方,现实中我们还是有很多值得做的长期项目。比如,报告里写的那些。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