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信用卡会来公司吗(办信用卡会来公司核实吗)
近两年M2的飙升,导致民众开始有所疑问,都在说大放水,可是为什么没有感受到手头越来越松呢?
那么猜猜看,为什么会有人给你打电话催着你办信用卡呢?
M2与信用卡
准确的讲,M2指的是宏观货币,也就是广义的货币,其中包含了贷款等社会公共环境下的货币。
数据的增加不只意味着货币数量增加,更意味着,可支配的贷款额度有所增加。
而除了企业贷款之外,个人贷款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但两种渠道都面临着一个问题,股市与房市的不景气,也导致了投资市场的热情有所下降。
长期的价值主义者,不会过多的进入市场参与博弈,而短期的投机者,也不愿意在此时陷入市场的浑水。那么唯一的办法,也就只有银行的信用卡一个途径。
其实在社会的金融系统中,有两个门类,一个是银行金融机构,而另一个是非银行机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贷款机构。
两个门类的主要收入来源,其实主要是办理贷款之后的获取利息。
一般情况下,银行更专注的是企业贷款,或是房贷以及车贷这样的贷款额度较高的项目。而贷款公司则更热衷于个人的信用贷款。
以蚂蚁金服为例,根据2020年的数据观察,整个平台的服务用户已经达到7.29亿,超过了整体人口的1半以上,而花呗和借呗在其中的用户总量约为5亿。
整体的贷款额度也在500元~30万元之间,虽然花呗嗯凭据额度为2000元左右,但5亿的用户总量之中近半数的用户为花呗客户,那么以2000元计算,整体的贷款额度也已经超过了千亿。
且数据并没有在2020年的时候产生涨停,在2022年的新数据之中,依然产生了上升,幅度虽然并没有过多的展现。
业内人士也表示,在京东白条以及百度有钱花的作用影响下,客户群体在产生一定的分流,此后,蚂蚁金融如果在额度不变的情况下,或从此前的必选项目变成可选项目。
回到银行,在面对市场的不景气时,银行的投资情绪也与民众相同,那就是以稳定为主,信用卡就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在分配给不同业务员贷款额度之后,业务员就只能加大力度去推销信用卡和商业贷款,但是宏观的难以改变也使得,他们只能将更多的重心放在信用卡之上。
有人表示,贷款公司的钱基本上也都是从银行来的,为什么银行不选择将更多的贷款给到贷款公司,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一方面可以维护形象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这么做的确可以,但从本质的角度去看,实际上银行与贷款公司其实是竞争者,并不是合作方。
需要更多的用户
贷款公司利用银行贷款转借给民众之后,的确形成了一个商业闭环,但是在这个过程之中,最大的受益方却是贷款公司。
他们的利息也普遍高于银行给到的利息,虽然提供了便利性,但同时不良博弈也就此形成。
虽然整体利息之中,高于银行的部分被其称为服务费用,人们也乐意去给,但在银行眼里这无疑是动了他们的蛋糕。
而在花呗、白条、有钱花等产品出现之后,银行的客户群体也在逐渐的下降,虽然更多的贷款者是一些中低收入人群,高收入者的留存,并没有过多的影响到银行的运行。
但是为了还款方便,中低收入者也将收入转移到了这些平台之中,并用来日常的消费,久而久之就导致了储蓄数据的变化。
且高收入者的资产情况虽然稳定,但大波动的变化概率过低,也使得银行的收入情况,无法匹配后期的需求。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就只有增加用户数据,并且增加获益可能。一张信用卡,在使用之后,支付利息,那么银行就有了利息的收入。
而办卡不用,那么银行也可以收取年费。在办理信用卡的同步过程中,一般情况下,还会搭配一张储蓄卡,这就增加了储蓄提升的概率。
一箭三雕的行为落成之后,即使M2的扩张速度再快,也未必赶得上社会消费的递增。
结语
鼓励消费,拉动内需不断被各种专家以及社会群体所提及,虽然站在个人的角度去看,现在的市场环境或许并不适合投资或是消费,反而把钱存起来是更好的选择。
但在2023年的两会之中,保持物价3%的上涨水平其实也表示了,不消费或许将以税收的形式支出。
而在这个环境下,或消费的意义就需要转变为在值得消费的项目上做选择,只有这样才有与通胀并行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