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磊评价虚拟货币
作者/肖磊
来源/公众号—肖磊看市
就在美国互联网巨头Facebook宣布推出数字货币libra的详细计划之后,全球各国央行持续表态。
欧洲央行执行董事BennoitCoeure表示,金融监管机构必须要迅速采取行动,为Facebook的Libra稳定币做好准备。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说,Facebook推出Libra之前已与美联储沟通,Libra很可能取代更传统的货币,只不过还处在“婴儿期”。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表示会密切关注Libra是否会被普遍应用于支付,也会评估对现有的金融和支付系统的影响。
其实大家可以想一下,libra严格意义上来说,只不过类似于发行了一个基于债券和法币的投资标的,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持有libra跟买一个国际型货币基金或债券基金没有太大区别,但为什么会引起如此之大的关注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libra的最终目标,不是发一个基金,也不是为了让你赚钱,而是借助当前法币和政府债的信用,发行一个可以流通支付的工具。而这一工具的潜在用户,是数十亿分布在全球的各类终端用户。所以libra从战略目标上看,足以挑战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和法币的运行模式。
Libra的发行基于当下特定的历史背景,一个是美元在国际货币市场扮演的角色有增无减,但大部分国家和市场使用美元作为国际通用货币,是出于无奈的选择,而对新的国际货币形态的需求,日趋强烈。
第二个是,比特币的诞生,给去中心化的货币提供了一种可信的技术实现方式。所以libra的厉害之处,其实就是把所有这几项要素都结合到了一起,为了前期获得更多去美元化用户的信任,直接跟一揽子货币按固定比例发行,用户也不会担心价格异动风险。
因此,其实各国央行和整个全球金融市场所关注的,并不是libra本身,而是libra开启的一个新的时代。这就好比全球军事领域,哪个国家又发明了什么坦克大炮,甚至航空母舰,其实没有太多的国家会特别在意,但如果哪个国家说又开始了核弹的试验,各国就可能坐不住了。
所以主权国家发行自己的货币其实没有人会在意,尽管这些国家发行的货币体量远远大于libra(初始规模可能在10亿美元左右),但各国不得不关心libra,因为libra对于全球货币体系来说,不是飞机大炮,而是铀浓缩。
自6月18日Libra白皮书发布以来,中国官方一直没有表态,但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观察之后,逐步开始由相关负责人向外释放对libra的看法。
7月8日,央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发文谈及Libra,他认为Libra创造的是跨境自由流动的可兑换数字货币,这类稳定币的出现和发展,无论是从对货币政策的执行,还是宏观审慎管理的角度,都离不开央行的支持和监管,以及各国央行及国际组织的监管合作。
同一天,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表示,如果libra将来可能在支付领域,特别是跨境支付领域能够有比较大的发展的话,那么随着广泛使用,它是不是能够更多的发挥货币的职能,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王信还表示,央行直接发行数字货币有助于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未来要推动央行数字货币研发,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优势,可以成为一种计息资产,满足持有者对安全资产的储备需求,也可成为银行存款利率的下限。
从穆长春的观点里,可以看出中国央行对libra的解释,实际上认定为是一个可以跨境自由流动的可兑换数字货币,对libra的监管需要国际合作。
研究所王信的观点其实代表了一种未来在实际操作层面的思考,libra对未来中国央行推行数字货币可能有借鉴作用。其实可以重点关注关注的是,“央行数字货币可以成为一种计息资产,满足持有者对安全资产的储备需求,也可成为银行存款利率的下限”这句话。
央行对数字货币的思考,是比较全面的,去年4月份,央行研究所所长孙国峰等就专门发文研究数字货币在实施“负利率”方面的作用,当时就提出,随着技术的发展,中央银行发行数字货币是大势所趋,央行在需要时可以将数字货币利率设为负值,因此未来数字货币替代现金将从机制上解决居民提取现金对负利率政策的制约问题。
“另一方面,中央银行为了推动存款利率突破零下限,需要将政策利率,也就是中央银行某种资产的利率定为负值,而作为中央银行负债的现金利率为零,这会导致中央银行资产利率低于负债利率而出现亏损。因此,有力的负利率政策要求中央银行必然要发行央行数字货币(CBDC)以替代现金,并将央行数字货币的利率设为负值。”
如果说去年的研究论文,还只是研究所提供给央行决策层,甚至国务院的一份内参报告,那么今年libra的刺激,将有可能会推动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加速推出。
但中国央行的数字货币,跟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存在本质的区别,也跟libra等针对全球流动性和支付场景的数字货币也有很大不同。
按照论文中提到的,考虑到金融危机并非一生一次(once in a life time),当未来全球再次遭遇通缩型衰退时,突破存款利率零下限的负利率政策可能成为重要的应对手段。
也就是说,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实际上是一个更加中心化和更利于货币政策有效实施的货币形态,按照我的思考,未来人类货币市场整体的利率持续降低直到负利率是个大趋势,央行数字货币的推行,实际上更容易推行超低利率,以及达到负利率,这对于国家调节经济可能有一定帮助,但对于普通储户来说,法币的信用度可能会进一步降低。
我个人觉得这种背景下,如果中国央行要推数字货币,就需要更加强大的信任背书,要么是我们自身经济军事实力,要么就是巨额的黄金储备,否则的话将面临一个重大的政策难题,因为资本管制问题在数字货币时代的有效性会大大降低。
当libra等开始流通的时候,就像信息技术会突破各国的消息封锁一样,互联网会带来全球信息的无死角传输,数字货币本身也是一种信息流的表现,所以对数字货币的掌控,实际上更加需要自身信用水平的提升,现有诸多管理货币的措施可能会变得力不从心。
如果从战略上,要建立适合国际化的数字货币,中国特色的数字货币,绝对不能简单的是一种技术性的升级,把法币数字化的过程,而是需要有至少三个特点:
第一个是要有国际货币属性,类似于人民币目前的离岸市场等,可以选择直接在海外发行;
第二个是要有足够的应用场景,至少可以借助中国互联网巨头,或其他金融商业网络来落地;
第三个是要有实实在在的资产背书,比如黄金。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其实央行的数字货币,就是法币的数字化,反而因为数字化之后,更加中心化及进一步失去稀缺效应,而使得法币的信任度进一步下降。
另一个消息是,中国最近七个月连续增持黄金,每月增持黄金平均超过10吨,也就是说每个月增持都在5亿美元左右。目前中国央行的黄金储备已经超过1900吨。
但这里需要弄清楚一个问题,美元依然是独一无二的世界货币,中国只要持有美元,其实在国际市场,比黄金的支付结算效率要高得多,为什么还要增持黄金呢,况且中国所持有的黄金储备,至今从来没有动用过,一直是只增不减,那么持有黄金到底有什么用呢?
我想,这个问题央行也没有完全想清楚,因为增持黄金储备,在以前的逻辑框架里,仅仅是为了分散美元外汇储备的风险,在出现紧急状况的时候,弥补美元外汇储备无法达到的国际支付和清偿需求。
问题是,比如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货币危机,比如韩国,之所以出现“捐金救国”的故事,主要原因是韩国外汇储备不足,需要用黄金来支付外债。而中国目前有两个条件,足以说明中国的黄金储备量太少,用处不大。
第一个是中国的美元外汇储备比较充足,是世界第一,如果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都无法抵御危机,那价值不足900亿美元的黄金储备能起到什么作用?
第二个是中国有非常严格的外汇管制,汇率的波动并不是很大,况且人民币的池子现在是200万亿,那么一点点的黄金储备能给人民币做信用背书吗?
所以,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中国增持黄金储备的战略目的,我觉得就只剩下两个了,一个是为了逐步放开资本管制做准备,作为一种国际资本流动的应急补充和底线支撑,相当于给巨额美元外汇储备做了一点点的对冲操作,另一个就是为了在某个阶段(黄金储备足够多的时候),将黄金跟人民币挂钩,而完成国际化操作,类似于借助金本位抬升法币国际信用。
但我已经讲了,由于人民币的池子实在太大,1900吨黄金现阶段所能起到的信用背书效果甚微。要知道在半个多世纪以前,美国经济和美元的体量远远低于现在的中国,而当时美元用金汇兑本位打败英镑的时候,美国的黄金储备是2.2万吨,是如今中国黄金储备的11倍。
所以,要想用黄金来完成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一步,似乎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如果退而求其次,就算无法增持到2万吨级别,要给人民币信用背书,至少中国黄金储备的数量要超过美国的8000吨,而按照中国央行目前的增持速度,跟美国6000吨黄金储备的差额,需要超过50年(目前每年增持120吨左右)来弥补。
在此之前,黄金储备就只能躺在金库里“休眠”,除非是涨价了卖出去,做盈利操作,但问题是央行不会这么干。
既然躺在央行金库里的1900多吨黄金,现阶段没有实际的用途,那么就需要想个办法来降低持有成本,或增加利用效率。
这个时候,历史性的一幕发生了,比特币和区块链技术出现了,Libra也出现了。
而Libra只不过是采用了区块链技术,背后则是基于一揽子货币和政府债券,如果中国基于黄金储备和人民币,再配合区块链技术,来完成一次中国式世界货币的发行,可能会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假设央行不方便操作,可以将这种权限下放到商业银行,因为中国的商业银行目前持有的黄金也超过1000吨,然后再默许商业银行跟互联网巨头合作,发行属于中国的“libra”。
还记得2017年春节,腾讯跟中国工商银行合作,推出的那款“黄金红包”的产品吗,该产品已经推出就迅速走红于微信网络,不到两天内用户量冲到了数百万,马化腾更是大力支持和推广。但最终被黄金市场的传统利益势力嫉妒和谗言,监管机构不得不将其叫停。
腾讯“黄金红包”的迅速走红,其实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市场对这种货币资产的需求,并不一定是基于对币价稳定性的需求,而是对共识的需求,所以用黄金和区块链技术作为双重信用背书的数字货币,其共识是天然和更具有普遍性的。
因此,在发行数字货币方面,中国有其劣势,但也有其优势,libra的模式中国无法模仿,因为Libra借助的是两个无国界的资源,一个是Facebook的客户端,一个是美元的自由流动。
但中国完全可以把黄金抬出来,因为在国际信用市场,只有黄金的信用能跟美元抗衡,而美国又不可能再打黄金牌,因为那就相当于自认为美元日衰。
最近几十年来,美国为了在国际货币体系层面降低黄金的货币属性,整个国际金融货币教育和选拔系统,都是去黄金化的,都是深刻植入“黄金无用论”的,所以要跟基于美元和美国国债系统的类似libra这种模式对抗和持续竞争,中国最好的方式就是充分利用黄金根深蒂固的共识。
刚刚,在中国金融货币系统有着很大影响力的中国央行前行长周小川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周小川表示,“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加国际化、全球化的一种货币,是一种强势的货币,导致主要货币和它产生兑换关系。这个东西并不一定是Libra,但从最近几年的趋势看,会有不少机构和人员试图建立一种更有利于全球化的货币。”周小川建议,对这样的趋势的研究应该趁早,也可以借鉴香港“货币局”的港币发行制度,对数字货币的发行方,要求100%担保。
周小川与现任央行行长易纲
其实不管是libra还是港币,或者100%担保制度,实际上还是一个信用背书问题,港币和libra背后,核心还是美元,所以中国如果想继续用美元思维来解决问题,其实自己拥有的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其中包括1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我相信以这个为基础,要发行一个稳定币,恐怕除了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组织可以匹敌,但问题在于,如果这么干了,相当于还是拥抱和附庸美元体系,可能就再也跳不出来了。
正如周小川所言,Libra被重视跟全球的美元化趋势是分不开的。在强势货币的影响下,弱势货币国家的资本可能会流向强势货币地区,寻找安全港。就现阶段来说,全球的强势货币主要是美元,美元化的过程也一直在进行。极端一些的例子比如非洲某国,已经废除本币,转而使用了美元作为货币了。我们观察到,在中东欧,中亚等地区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美元化趋势。
从国际大的竞争关系来看,就算是欧洲这样跟美国坚定的盟友,美国也出于对美元霸权的维系,千方百计的打击欧洲的金融系统,以及欧元的生存空间,更不要说中国经济和人民币了。
跟美元的竞争,人民币本身不是最佳的博弈工具,中国需要重返信用的本质,利用区块链技术和越来越具备共识的数字货币理念,来复活货币市场真正的王者黄金,否则这场竞争,依然会面临被美国霸凌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