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货币大陆散户何去何从
这个夏天注定是属于虚拟数字货币的最后狂欢“盛宴”。从6月份开始,以比特币、以太坊为代表的数字货币一路飙升,带来了投机狂热,同时带来全新的ICO(首次代币发行)概念,引发诸多机构与人士开始强烈关注并积极参与,一时间“洛阳纸贵”,比特币、以太坊、莱特币等被爆炒,ICO更是成为坊间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曲高和寡,总有曲终人散时。
9月2日上午,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发《关于对代币发行融资开展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明确了ICO(Initial Coin Offering)本质上属于未经批准的非法公开融资之后,各地方有关部门开始急查ICO及有关交易平台;9月4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七部委正式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公告指出:代币发行融资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自公告发布之日起,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应当立即停止。已完成代币发行融资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做出清退等安排,合理保护投资者权益,妥善处置风险。9月8日深夜,一则“比特币平台已沦落为非法经济活动洗钱和庄家操纵价格洗劫散户的通道,监管当局决定关闭中国境内所有虚拟货币与法币之间的交易所,涉及市场知名的币行、火币网和比特币中等为代表的平台”的消息在媒体圈开始传开......9月14日,北京市监管机构对辖内虚拟货币交易平台进行约谈,并要求9月20日18点前制定详细清退工作方案,各交易场所最晚应于9月15日前发布公告,明确停止所有虚拟货币交易的最终时间,并宣布立即停止新用户注册。
监管层连发数道金牌,终于让虚拟数字货币和ICO开始急剧去掉“虚火”。截止9月15日20时,根据国内比特币交易网报价,比特币(BTC)最新报价16700元/枚,已经较最高点32350元/枚跌去近一半;以太坊(ETH)最新报价1138元/枚,比最高点2548元/枚急剧下挫55%;莱特币(LTC)最新报价194元/枚,距离最高点594元/枚已经缩水超过66%....而继9月14日国内三大比特币交易平台——比特币中国发布公告,停止新用户注册,并将于2017年9月30日停止所有交易业务之后,另一家比特币交易平台——微比特9月15日同样宣布平台将于9月30日正式关闭。同日晚上21点,国内数字交易平台火币网和OKcoin同时发布公告,9月15日21点30分起暂停注册、人民币充值业务,将于10月31日前依次逐步通停止所有数字资产兑人民币的交易业务。
一石激起千层浪。监管层的强力出手、交易平台的果断表态以及虚拟数字货币的暴跌,已经预示虚拟数字货币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由此,也引发我们对于虚拟数字货币特别是比特币的货币属性与投资价值深刻思考。
作为一个有着类黄金属性、同时兼具货币属性的限量版发行商品,比特币自2009年1月3日诞生至2010年5月21日首次公开交易,短短几年间从起初价格不到0.01美元/枚到飙升至近期最高价超过5000美元/枚,比特币开始变得越来越难被定义,到底是虚拟数字世界里的黄金钻石,还是现实生活中的郁金香?
无论如何,还是很佩服2008年比特币的创始人中本聪的绝世才华和想象力,以天马行空式的超级天才创意,发明比特币系统及其生成算法,正是因为这个算法,导致全球任何一个角落的任何人,都可以公平、公开与公正地运用算法加上物理机器去挖掘数字世界的虚拟货币,当然也正是因为其特殊算法决定了比特币其数量有限性,导致比特币价格在市场炒作后会进一步飙升。也许当初比特币的发明者初衷是为了市场提供一种去中心化、全民信用背书的虚拟数字货币,来充当实现P2P交易、结算与支付的直接工具。但是,经过这些年市场的演变与发展,比特币已演变成为前期通过算法的大量获取数字密钥的拥有者进行爆炒和一些投机玩家进行风险投资的工具。众所周知,前期比特币的获取非常容易,“开采”成本很低,因为认可接受度低,所以流通性差,价格非常低廉,但是一旦投机者认为这个是一个千载难逢的“一夜暴富”机会,就会极力鼓吹其发展前景以及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巨大应用价值,通过类似庞氏骗局“传销模式”进行洗脑术式极力宣扬未来比特币的巨大投资价值,同时使得自己手里廉价获得的“筹码”在后来者不断击鼓传花的接力游戏中,不断升值,最后价格飙升,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自己套现走人后,留给高位接盘的投资者一地鸡毛。
传统货币银行学对于货币定义是用作交易媒介、储藏价值和记帐单位的一种工具,是专门在物资与服务交换中充当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人们的商品价值观的物质附属物和符号附属物,货币的基本属性是价值和使用价值,并且货币在国家信用背书下进行流动与交易。
比特币本质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互联网虚拟数字货币,兼具迅捷的流动性与安全性,但是它并不具备法偿性与强制性,存在极高的价格波动甚至资产归零的风险。经过八年多的高速发展,比特币市场急剧膨胀扩大,而今年夏天以来其价格飙升后,带来的泡沫终于引发监管机构对于其风险的警示,这次适时出台有关监管措施是最好的明证。回首比特币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破冰之路,到一飞冲天,到低位震荡,到理性回归,到急剧暴跌,再到如今的疯狂暴涨,过山车式的行情让本就不成熟不规范的比特币市场充满诸多困惑,这些都是比特币发展面临的困境,也是虚拟数字货币未来发展尚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虚拟数字货币的信任与监管是一个矛盾体。虚拟数字货币强调去中心化,强调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认同后进行流通与价值交换,以认可其价值的人作为信用背书,从而实现其货币与支付功能。众所周知,货币的发行必须是央行等发行当局利用国家主权信用进行背书,如果失去信用背书,其存在性和公信力会大大折扣,一旦国家不予认可或者认定为非法货币,对其来说将是灾难性后果。也许有人争辩说,比特币是去中心化的,只要使用者彼此间相互承认就好,并不需要国家信用作为背书,但是试问一下,日常生活中,从仿制人民币而制造的假钞,到腾讯公司发行QQ币,到联众世界发行联众币,到各大商场发行预付卡,到德州扑克俱乐部发行可兑换现金的积分等等,一旦他们可以与人民币进行双向自由兑换,那么就实际行使了“准货币”的职责,虽然这些渠道都有一定规模的受众和流通市场,但是他们都是游走在道德和法律灰色边缘地带,制造、贩卖与销售假钞更是触犯国家法律;因此,这些方式都被央行和监管机构所明令禁止,甚至被国家法律所不允许。如果简简单单被使用者承认的话,很多类似比特币的“准货币”都会有其生存空间,因为使用者都认为有其使用的必要性、流通性与投机性。此外,假象一下,如果大家都相互效仿发行类似“准货币”不加管理的话,众多有需求的机构竞相开发这类虚拟货币,势必导致这种“准货币”的超发、滥发;同时,这些“准货币”往往没有锚定抵押物等财富实力进行信用背书,一旦发行机构出现诸如现金流紧张、监管政策调整等负面消息而无法及时进行流通、交易和兑付的话,很容易导致挤兑风波,酿成金融风险事件。同样,虚拟数字货币是基于底层的区块链技术,利用使用者信用构建起来的数字货币,一旦某些持有者对其产生信任危机,将会有蔓延效应,引发更大范围恐慌,导致产生挤兑风波。因此,一旦各国央行放任其发展,不加以监管引导,势必会出现更多的“效仿者”,如果其信用出现风险,其中的巨大泡沫很容易快速坍塌。
其次,虚拟数字货币的支付功能还有待考究。支持虚拟数字货币推广的人认为,将来虚拟数字货币会取代全世界范围流通的美元、欧元、日元、人民币等各国纸币;因为放眼未来的世界,虚拟数字化支付将为成为主流,而其中比特币将会是未来的支付工具中杰出代表。乍一看,似乎在理,细细分析,其实不尽然。去纸币化,诚然,推行无现金支付是未来金融世界的大势所趋;这些年,随着互联网金融科技的普及与渗透,从过去二十多年银行卡(包括借记卡、准贷记卡、信用卡等)的广泛使用,到最近几年微信、支付宝、拉卡拉等第三方支付手段的兴起,非现金化的支付与结算手段越来越受到广大商家、消费者的青睐与认可,通过手机扫一扫二维码进行支付成为主要方式,这样看似简单的动作,其实背后包含诸多关键因素:其一,消费者和商家银行卡账户必须和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绑定,否则无法进行支付与收款;其二,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必须接入央行的银行间支付结算体系,否则无法进行清算与划转,也无法其保障资金安全;其三,基于信任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商家认可其商誉与实力进行的信用背书,可以便利地进行提现、转账与支付等操作,不存在无法支付、支取等现象。目前看,比特币尚未实现上述功能,也许是将来,但是如果单就支付功能而言,支付宝和微信这两个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5%的第三方支付领域的平台完全可以发行自己的专属“货币”,比如“微信币”和“支付宝币”等等,开始阶段在发行机理与制度上,可能需要腾讯和阿里巴巴两家公司强大实力作为信用背书,但是将来一旦使用者认可后,也可以构建去中心化的货币制造与发行体系,既满足广大流通支付需求,又可以实现比特币去中心虚拟货币的全部功能。作为具有广泛使用群体与基础的微信和支付宝都尚未开始筹划相关“虚拟货币”发行方案,比特币等虚拟数字货币却先行一步,其成功的可能性有待市场检验。
第三,虚拟数字货币的开放性导致不公平性。以我们熟知的比特币为例,我们知道,现有比特币的“挖掘”是基于执行一定程序算法后,生成的一串数字代码,而这个在虚拟数字世界里是比特币身份的唯一标识,由于生成程序算法的渐进性和比特币储量的有限性(2100万枚左右),随着比特币不断被“制造”出来,挖掘比特币的计算机(也就是所谓的“矿机”)越来越不容易日搜寻到下一个比特币。由此,引发对矿机的软硬件配置带来的“算力”的军备竞赛,带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计算机软硬件设备)、能源(电能)的极大消耗,还美其名曰“比特币的开采成本”,花费巨资去搜寻虚拟世界一串串数字,而这些数字本身并不像开采金矿带来实物黄金具有的现实工业价值,苍白无力的数字背后正是人类贪婪、偏执本性的真实写照。毫无疑问,虽然第一波“挖掘”比特币的人群更多带有理想主义或者好奇的心态,没有太多牟利或者投机的成分,但是随着事情的演变发展,比特币价格的水涨船高,寻找比特币变得十分有利可图,而挖掘比特币也越来越消耗成本,寻找比特币的过程又变成是一个极其浪费能源的“争议性”行为,而比特币的不断升值无疑会加剧这种行为的扩散蔓延,也促发投机者去研发设计新币种谋求一夜暴富,“有钱能使鬼推磨”,未来甚至不排除通过修改程序算法增加比特币的可制造数量等极端手段去攫取巨额利润。同时,对于当前没有拥有比特币的人来说,高昂的价格,让他们瞬间被现在拥有大量比特币者秒杀好几个身位,一方面,可能促使他们加入“爆炒”的行列,继续玩起“击鼓传花”的游戏;另一方面,会让他们加剧心理不平衡情绪,从“羡慕”到“妒忌”到“恨”等,滋生社会部分人群不劳而获的投机取巧心理,产生社会价值观的极大“扭曲”,显然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同时,比特币的过分炒作无疑很容易激发人性固有的“赌性”,最终导致社会实际生产能力的萎缩和严重的社会问题。
第四,虚拟数字货币的合法化需要一个长期的论证过程。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虚拟数字货币积累不少人气与支持,通过直接、间接渠道不断给潜在使用者深刻而生动的讲授“洗脑课”,同时通过各种渠道渗透,或“明里逼宫”或“暗地施压”的方式,让全世界央行等监管层在取舍间进退两难。一旦某个国家或者地区真正给比特币颁发流通许可,难免不是洪水猛兽,所在国家与地区的虚拟数字货币势必存量大增与流通加速,甚至全部涌入导致引发资本大量流出风险,同时炒作泡沫风险进一步上升。另外,目前,市面上尚有以太坊、瑞波币、莱特币、狗狗币、元宝币等多个币种共存,虽然他们目前无论市值、价格、影响力远远不及比特币,但是一旦比特币被承认合法化,他们也有极大被监管层“转正”,成为阳光化的虚拟币种,这样一来,市场陷于多个币种混战的格局,与比特币设立的初衷——成为全球跨越国界与地区、去中心化、提高交易效率与安全的初衷背道而驰。比特币因其发行时间早,供需关系最为紧张,成为现今数字货币的龙头老大。但是比特币的互联网金融去中心化属性直接威胁到银行的地位,一旦虚拟货币被承认,它可以分散或者颠覆实际货币在全球交易中的地位,等同于直接革了央行和银行机构的命;但是,如果某个央行不承认其合法地位,一旦其他央行陆续承认,就会失去先发制人优势,变得被动起来,与其等待灭亡,不如采取进攻性防御,承认其市场化合法地位。但是,就目前看,各国央行与监管机构对此普遍比较暧昧,静观其变。
第五,比特币等虚拟数字货币的数量无法满足实际流通需求。目前比特币总体市值份额超过虚拟数字货币全部市值半壁江山。目前根据现有算法,比特币可生产制造的总量约为2100万枚,即使按照比特币史上最高价32350元/枚计算,其市值也不过6793.5亿元,而目前我国市场中流通的现钞(大致为M0),根据国家统计数据,2016年12月末流通中货币(M0)6.83万亿,比特比最高市值尚不及我国所需流通中货币的1/10,就算虚拟数字货币全部市值也不到1/5,这还远远不算美国、欧盟、日本、英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所需的货币供应量。中本聪的比特币体系,其架构上是效仿“金本位体系”,当年美国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中美元,最后不得不与黄金兑换脱钩,可以预期的一旦比特币成为法定币种,其极其有限的容量难免不会沦落到类似下场。即使比特币等成为法定货币之一,就目前的仅有的体量看,充起量也仅仅是辅助货币,不会成为主流币种,更不会成为替代货币。
第六,虚拟数字货币的风险性值得足够重视。去中心化的数字虚拟货币则依据特定算法产生,由整个P2P网络中众多节点构成的分布式数据库确认并记录所有交易行为,并使用密码学的设计来确保货币流通各个环节的安全性。在信用基础上,传统货币的信用来源于对政府、商业银行的信任,而数字虚拟货币来源于对其生态系统中制度设计的信任,包括点对点的分布式网络和加密算法。比特币是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加密虚拟货币。比特币的上述优点是对于使用者和监管部门来说正好是“一把双刃剑”。目前,正是因为其“可匿名、不受国界限制、不易追踪”等特性,比特币等数字虚拟货币已经被不少不法分子用于跨国毒品交易、境内外地下洗钱、非现金交易避税、遗产非正常转移、商品走私、不正当交易等非法活动,造成资本外流、税务流失等严重后果,同时比特币交易平台作为目前比特币主要流通市场,存在包括市场操纵、信息泄露、遭受黑客攻击、交易平台被盗、实际控制人跑路等风险。对于数字虚拟货币运行过程中已经暴露出的风险,我们必须借鉴相关国际经验,反洗钱、支付、税务部门要更加重视对数字虚拟货币风险的研究、监测、风险评估,加强对比特币投资的风险提示,规范交易平台的经营行为。
最后,比特币等这样的虚拟数字货币很难成为官方的“数字化虚拟货币”。从各国央行的角度看,央行的一个主要职能是主管这一国家或者地区的货币发行,而这种以国家信用为担保来发行的货币,给了央行调控经济的权利与工具,这一点在全球经济霸主——美国身上体现更为明显,作为美国的央行,美联储具有广泛的独立性,美联储主席也被誉为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正是因为对美元发行的掌控以及美元在全球交易中的霸主地位,才铸就今天美联储及其主席在全球金融界至高无上的地位,因此美联储不会轻易放弃对美元发行的主导权,很难放弃铸币权这样核心的金融控制手段,更不会放弃由此对全世界金融体系的干预与影响。因此,迄今为止,美联储对于比特币的合法地位一直没有承认,同样,欧盟、英国等也对比特币持保留态度。从未来趋势看,货币虚拟数字化会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个人一直认为各国央行一定会应用数字虚拟货币,但本质上肯定是央行自己所能掌控的“数字货币”,同时绝对不会是比特币这样没有国家主权信用背书的“虚拟货币”,某种意义上,比特币=去中心化货币+绝对信用化货币;但是,央行未来顶多会做一个以本国货币体系为基础的“中心化+绝对信用化货币”的“数字人民币”,绝不会是比特币这样的“数字化虚拟货币”,缺乏基本面与实际功用的虚拟货币几乎不能得到各国央行的官方认可。
在中国的严监管之下,比特币等虚拟数字货币的未来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还是偃旗息鼓,另辟蹊径,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不过,无论如何,当前比特币等虚拟数字货币的过度狂热投机以及粗犷式发展是时候进行调整与转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