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老人深陷虚拟货币
解军
中原银行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理财产品活跃在投资者的视线中,随之而来的陷阱也越来越多,“踩雷”的人也随之增多,老年客群更是“重灾区”,接下来就由我为大家来整理一下经常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理财骗局”:
骗局一:以“提供养老服务”的名义,向老年人收取所谓“会员费”、“保证金”,或者以投资养老床位、养老建设项目等名义吸收资金,并且承诺给付高额回报。
骗局二:以“投资收藏”为诱惑,以远高于市场价格出售画作、纪念币、邮票、工艺品等所谓的收藏品,声称有巨大升值空间,承诺未来会高价回购,引诱老年人购买。
骗局三:以“理疗保健”为噱头,出售昂贵且“鸡肋”的理疗器材,声称不仅可以自己使用还可以“出租”赚取利润,提出所谓“既保健康,又能赚钱”的口号。
骗局四:以“免费试用产品”为诱饵,声称缴纳一定费用成为会员,就能得到免费产品试用,还可以通过宣传该项目获得一定比例的“宣传费”。
骗局五:利用“养生讲座”、“免费旅游”、“免费体检”、“免费领取小礼品”等活动,吸引老年人参加,趁机推介理财产品。当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67亿,老年人口占比达到18.9%,且比重将持续上升。
就如何保护老年人晚年生活不受“理财骗局”的侵害,以下有几点“理财建议”:
一、谨记高回报伴随高风险。老年人选择将自己养老金用于投资理财时,要谨慎对待,是否被集资人许诺的高额利息、入股分红所吸引,当你看中骗子的高回报时,本金已经岌岌可危。那么此时此刻,就一定要提高警惕,以免落入“理财骗局”。
二、投资前要商量。由于很多老年人不会上网,信息相对闭塞,遇到话术一流的理财产品推广员,很容易被忽悠。因此,做出投资决策前要和子女、家人多沟通交流,请他们利用网络等媒介多方位对所投项目进行调查,一定要了解投资的是什么、投资过程中有哪些风险及所投公司的历史背景。
三、不贪小利免成非法集资帮凶。有的老年人经不住骗子高利息诱惑,购买了产品。骗子对老人许诺拉人头给予几个点的提成,老人有可能经不住提成的诱惑,介绍身边更多的人也购买理财产品。一旦被骗后,不但自身遭受损失也让邻居成为受害者,更重要的是自己还成为了非法集资的帮凶。
四、合同先审查签字要慎重。老人在签订合同前,一定先认真的审查合同的内容,包括合同约定的还款期限、违约责任、以及合同约定的利息。老人要切记凡是签字的都要认真审核,凡是对方的承诺都要落实到文字上。
五、遭受损失及时处置不拖延。老年人投资理财时,如果公司到期未偿还本金或者利息,要及时向法院提起诉讼。对于发现被骗,集资人可能涉嫌非法集资的,老年人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追究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的刑事责任,立案后,公安机关会根据案情需要冻结、查封集资人的财产。千万不要相信骗子拖延的花言巧语。
李睿奇
华夏银行大连分行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相关人士日前在介绍中国人口变动趋势时提到,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大多数老年人独居在家,身边缺少子女陪伴,且防骗意识薄弱。近年来,针对老年人的各种“理财骗局”层出不穷,主要表现为:
1.“理财神器”骗局。通过赠送小礼品吸引老年人目光,通过虚构企业背景、承诺保本保息获取老年人的信任,再通过虚构项目、高收益、低门槛诱导老年人投资并发展下线,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的特点骗取信任,这种“投资”通常在最开始能尝到甜头,但很快平台会以各种理由无法提现甚至失联。
2.“虚拟货币”骗局。号称可以手机“挖矿”,拉人头就能“返利”,虚拟币每天净值增长,诱导中老年人不断追加投资,但它本质上还是击鼓传花的游戏,后期结果多为交易平台关闭,虚拟货币无法提现。
3.“以房养老”骗局。打着投资养老名义,忽悠老人将房产抵押,然后将贷到的款项投资于所谓高息的“理财项目”。这种“抵押”-“借贷”-“理财”的模式,投资主体复杂,风险极高,一旦资金链断裂,老人不光收益和本金得不到归还,连自己的房子也会被强制过户,最终或面临“钱房两空”的境况。
4.“私募众筹”骗局。采用广告、公开劝诱或变相公开发行等方式推介“合伙人”、“股权项目”,承诺高额固定收益,进行股权众筹。通常公司为空壳公司,最后被告知合伙企业无法正常盈利,投入的资金已被转走。
5.“稀有藏品”骗局。犯罪分子利用老年人群对钱币、古玩、字画、书法等收藏品的青睐,虚构涉案物品具有高额收藏价值,以“稀有藏品”“定期返利”“翻倍收益”为套路,其实只是售卖一些外表华美的工艺品或翻版印制的纪念钞,回收藏品时以收取鉴定费、保证金、手续费为借口,甚至无法再次出售,使老年人掉入诈骗陷阱。
老年群体普遍有一定积蓄,需要投资渠道。但在金融理财产品消费市场上,大部分老年人因为金融理财知识缺乏、易轻信他人且风险承受能力较弱,成为“理财骗局”的重灾区。老年人急需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首先,在投资理财时要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在投资前,不仅要看他的工商营业执照和经营范围,更要看相关金融监管部门出具的金融业务许可证件及其许可范围,查看是否取得金融监管部门的批准文书,理财产品类别是否在其批准的经营范围内。老年群体若本人不确定如何查询且子女无法在身边协助,可选择知名度高的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公司等正规的持牌金融机构。
其次,选择与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老年人的资金普遍为积累多年的养老金,该类资金需求年限长,几乎没有弹性,且老年人风险承受能力差,建议可通过金融机构进行专业的风险承受能力测评,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需求后,审慎选择合理配置理财产品,切勿盲目追求“高分红”、“高回报”。
最后,多关注新闻媒体,多了解金融常识。加强自身对金融的认知,不要被短期的高收益蒙蔽,为了小便宜吃大亏。在产品购买前,应多与子女沟通,多咨询正规金融机构专业人员。同时社会也要更加注意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相关的金融产品设计上就要考虑老年人的风险承受能力,或出台一些专门针对老年人的规定。
老年人在面对“高额回报”的投资宣传要进行客观、冷静的分析,正确识别非法集资“画饼—造势—吸金—跑路”的套路,拒绝高利诱惑,远离非法集资!
林敬纬
盛京银行本溪分行
近年来,很多投资理财的骗局纷纷盯上了老年人,利用高利息回报为诱饵,把老年人一生积蓄的养老钱以理财的名义收入囊中,等老人需要用钱要去支取的时候无法兑现,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上演了无数的家庭悲剧,各种打着“高息理财”“低价养老”等旗号侵犯老年人财产权益。
这些公司是通过免费讲座等活动吸引老年人,进而以高息为诱饵,吸引他们投资。
1、兜售各种级别的会员卡,声称每季度获得年利率16%至30%,合同期满便可收回资金。
2、谎称区域合作,运营租赁体验店,可获得本金25%至47.5%的回报,保证期限内返还。
3、以年利率30%的条件和被害人签订借款合同吸引他们投资。
金融骗局都会说“高收益”“零风险”之类的话语来诱惑别人,而且大部分可能都是熟人推荐的。在骗局的早期会让人尝到甜头,不然就只能是街头骗子,骗一次就跑。而骗局的高风险地带就是字画、外汇、贵金属这些领域。与年轻人的投资性理财不同,老年人理财更应该看中“稳”,在“稳”的前提下,可以有灵活多样的选择。
国债或定期存款。这两种理财方式是最安全的,既操作方便,又有稳定的收益,是不错的选择。目前,定期国债年利率可以达到5%及以上。如果按照5%计算的话,10000元一年的收益为500元。
货币基金。 货币基金的安全性也是比较高的,而且货币基金可以享受免税政策。其另外一个好处是随取随用,这与银行定期存款不同。银行定期存款必须到期取款,如果提前取款的话,收益只能按活期计算。
而货币基金可以在工作日随时申购、赎回,货币基金的收益要高于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需要提醒的是,购买货币基金时一定要选择大型基金公司的货币基金,不要受银行人员的诱导去买小型基金公司的货币基金,因为风险比较大。
寿险产品。 如果有比较充裕的闲置资金,可以适当购买保障性的保险,比如医疗保险、意外险等。购买这些险种,最好在50岁之前开始购买,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分红性保险不建议老年人购买。
银行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产品可以分为两大类:非保证收益理财产品和保证收益理财产品。前者收益较高,风险比较大,后者收益相对较低,风险比较小。如果您选择银行理财产品的话,建议要有自己独立的、清醒的认识,不要盲目跟风。如果老年人自己不善于理财,可以从子女那里寻求帮助。作为子女,应该从维护老年人切身利益的角度帮助老人合理地进行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