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投煤炭投资公司王立民(国投煤炭改名入中煤)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近日,《中国国防报》记者走进吉林省长春市军转干部创业孵化基地,看到一批政府工作人员正在紧张作业,在他们眼中,每一名军转干部身上都有资源有潜力,是参与地方经济建设的人才,助力他们实现创业梦想责无旁贷。十九大报告提出,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这离不开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军转干部们脱下军装,不脱责任担当,继续到地方发挥余热,是开启自己人生新篇章的一个契机,尤其是自主择业干部,他们将在创业的风浪中奋勇搏斗,这更需要有人扶一把、推一下。长春市军转干部创业孵化基地作为一个创业平台,联结了长春乃至东北地区的军转干部一起创业,一批中小企业在此孵化成型,这些军转干部在此“孵化出壳”,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前景,希望有更多的军转干部到基地来接受系统的培训和指导,早日成功创业。
请关注今天出版的《中国国防报》的报道——
2017年12月22日,孵化基地举行培训会。
你创业我扶持,一路同行
——吉林省长春市军转干部创业孵化基地扫描
■屈雷宇 崔明军 中国国防报记者 张蕾 杨明月
孵化:一个项目的诞生
在长春市高新区创新路669号,刘焕每天都忙于“聊天”。最近就有一位军转干部向她极力“推销”电采暖片,一聊就是两个小时,当她问及对方是计划生产,还是进行销售时,对方说还没想好。一个项目出炉的第一关,就在这里。
这里是长春市人社局军转中心军转干部创业孵化基地,刘焕是创业就业扶持办公室负责人,很多军转干部来到这里,开启自己的创业梦。帮助军转干部把想法变现是孵化基地的首要目的,当记者去采访的时候,刘焕向记者介绍,现有4个她认为可行的项目等待论证。
以往,军转中心的工作从正式接收军转干部开始,这几年,他们将培训工作前移。长春市人社局副局长孙晓伟已经连续3年在部队宣讲政策,让每一名待转业干部在充分了解政策待遇的基础上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2017年的宣讲场地定在长春的骄傲——空军航空大学,培训之后,不少军转干部来到孵化基地进行咨询。
他们中有些人只是听了战友的介绍来这里,是带着质疑来打听情况再做定夺的,而有些人则会有初步的设想甚至具体的项目,这种情况下,孵化基地工作人员就会建议他填写一个申请表,包括个人信息、特长、项目设想等等,孵化基地进行初审,并核实其是否为军转干部,接着,指导写出项目的前景规划。积累到一定的数量之后,孵化基地召开项目评审会,对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评审委员会由市人社局、军转中心、与项目相关联专业的专家、长春国投公司相关人员组成,他们将对每一个项目进行打分,最近一次评审会于2017年10月20日召开,26人参加答辩,通过21人。
最近几次的评审会中,军转干部陈晓东和他的防务科技公司获得了一致好评。据他介绍,他在部队长期从事战备训练、管理等工作,对部队作战及装备运用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推动‘民参军’是我们公司的业务重点,例如一些企业拥有技术,却不了解军队需求,我们可以协助企业设计研发方案,帮企业完成研发工作。”陈晓东对记者说。有着丰富经验的长春国投总经理助理高东升非常看好军转干部做国防教育以及军民融合方面的创业,他直言:“军人在这个领域有别人所不能比拟的优势。”
通过评审的项目提出办公需求之后,就可以进驻孵化基地,正式进入孵化期。规模小的进入一楼的创客空间,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在二、三、四楼,有一定技术含量的科研类企业则在五、六楼,各方面条件更好、办公环境更加私密。办公场地面积分为50、80、100、150平方米,50平方米以内免费提供,150平方米的房间可能3家共用,以节省开支。
刘立伟转业后一直做酒水生意,他对孵化基地的一些利好政策半信半疑,后来企业发展遭遇瓶颈,他决定到孵化基地试一试。让他没想到的是,孵化基地很快帮助他找到了一套长春市一级商圈的门市房,他身上的压力立刻得到缓解。
为了给企业留出足够的孵化时间慢慢长大,基地给企业3年的孵化周期,3年后再评估。有一家做战术演练培训的企业想要获得一些早期的风险投资,孵化基地评估后认为这家企业业务和商业模式还不连续、不完整,所以答复还要观察一段时间。
长春国投集团董事长叶朋认为,作为孵化基地的合作方,国投集团支持军转干部创业、为军转干部们提供服务、促进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其作为国企的社会责任。但有责任不意味着盲目,扶持创业不意味着盲目砸钱。
曾有位军转干部打算创办无水洗车服务类项目,专家论证后项目被否定:东北冬天气候寒冷,不适合做这个项目。而他有些盲目自信没有听从专家的建议,坚持了自己的想法,结果项目以赔钱告终,好在投资不大。2015年3月,他重返孵化基地,虚心向专家们求教,经过专家悉心指点后投资成立了一家检测公司,现在企业经营已走上正轨,利润颇丰。
2014年,孵化基地创建时只有4家企业入驻,发展到2017年,不仅新的近万平方米的综合性办公大楼建成,年底签完协议的企业已有74家。长春市人社局军转中心主任王立民告诉记者,2018年孵化基地的目标是发展到100家企业,成为国家级的孵化基地。
不过短短3年时间,已有12家企业从孵化基地毕业了,有进有出,当一家企业发展成一定规模,基地就完成了它孵化的使命,企业可以到外面的世界打开自己的一片新天地了。
成长:一个企业的发展
在采访过程中,每一位军转干部都十分兴奋地向记者描绘着企业的发展蓝图。专注于老兵文化的李荣惠计划拍摄老兵纪录片,包括9名“最后的抗联”;致力于国防教育的倪志波正在打造大东北地区最大的国防教育基地;倡导“绿色军旅”的于双波正在海南建设大型老兵养老基地。
东北寒冷的天气丝毫没影响他们谈起未来前景时的热烈情绪,这是一个有想法有情怀的群体,军营多年的熏陶让他们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坚忍不拔,只是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搏击,将企业做大做强,他们还需要专业的帮助。
李荣惠曾组织志愿者采访吉林省范围内的抗战老兵,出版了《抗战老兵口述历史》一书,还曾带领43名抗联后代“重走抗联路”。2018年,他准备拍摄老兵纪录片,可是没有信贷记录,贷款成为问题,而创业孵化基地仅用了半个月就帮助他成功办理了20万的3年无息贷款。
孵化基地的主要任务是企业孵化期的帮扶和指导,一个项目孵化成型,只是企业发展的第一步,除了投入和支持,孵化企业要有耐心有恒心,从考察、调研、投资,到建设、销售、管理,既要有策略,又必须按照经济规律办事。
据了解,军转干部的创业项目多与在部队时的经历有关。从项目上大致可分为4类:商贸流通类、工程施工承包及咨询服务类(涉及消防、环保、工程管理咨询等业务)、文化创意和现代服务类(广告、影视、拓展训练、国防教育、人力资源服务等)、具有军民融合应用前景的信息技术应用研发类(涵盖军民融合技术、军事模拟演练、新材料等)。
2016年,倪志波离开部队,和许多选择自主择业的干部一样,感到缺少归属感和迷茫。参加孵化基地举办的培训后,倪志波对就业和创业逐渐有了清晰的概念,经过一番深入思考和调研,他联合几个战友一起投身于国防教育事业。
不同于简单的组织学校参加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倪志波的国防教育是将其作为一门课程,和学校体系相结合。在孵化基地的办公室里,他们有一个6人的团队负责课程研发,和学校对接合作编写教案,将成形的教材和文本拿到实训基地实践。这里相当于教研室,而提供实训的“大课堂”——国防教育基地正在扩建之中,准备于2018年8月重新向公众开放。
这个位于长春市双阳区的基地将建成一个综合性的国防教育基地,其中,一系列的军事博物馆主要介绍大东北地区发生的战争,突出英雄人物,培养尚武精神;武器装备游览区则为了普及国防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军事互动体验区,主要开展军事化拓展训练,培养生存防护、防核辐射等军事技能和能力。
孵化基地是一个联络的纽带,吸引了长春、东北地区乃至全国军转创业的人才,聚在一起研究创业,群策群力,为企业提供最贴合实际需要的帮助。
军转干部魏广文的网络科技公司旗下的“生意帮”正在帮助越来越多的军转干部和他们的企业走向市场。魏广文介绍,刘立伟创办的酒业刚开始只是一个家庭小作坊,缺少市场和资金,销量也不算太好。魏广文通过军转中心和刘立伟接触后,只用了两个月就帮助他与国实公司对接,解决了网上流通问题和资金注入问题,现在酒厂已经准备在今年进行扩大,引进生产线。
2017年12月22日,孵化基地举行“改变企业营销方式·中小企业营销新策略”培训会,魏广文作为一名在商海摸爬滚打多年、具备企业运营营销经验的“老人”,深感这样培训的必要:“我看到准备创业者渴望的眼神。”培训会上,吉林省全民创业讲师团核心讲师、中小企业营销策划专家李惑然从企业生存空间、渠道拓展营销策略、营销平台、营销团队等5大方面为到场的企业家们做了理论与实践的解说。像这样的培训在孵化基地常年开展,受到军转干部们的广泛欢迎。
集聚:一个平台的建立
“我是一名移防部队负责转业安置工作的干事,请问移防单位的军转干部都必须向上级上报享受‘撤并降改移’特殊政策的专门名单吗?”
“军转之翼”微信公众号的“军转咨询台”已经进行到了112期,回答了332个军转方面的问题,不论你是在基层还是在机关,想要计划安置还是自主择业,遇见了什么样的问题,都可以在这里提出,问题一定会得到详细的解答。而解答人就是沈阳军区善后办原组织干部处转业办主任董建忠。
董建忠和他的“军转之翼”与长春军转干部创业孵化基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17年9月16日新的孵化基地大楼建成揭牌仪式上,“军转之翼”为基地协调了11个省市的61家企业加入到孵化基地的“网络”中。“军转之翼”是长春孵化基地的一个项目,但又因其在线上,辐射面可覆盖全国。在长春市孵化基地,“军转之翼”相当于一个“虚拟孵化器”,是军转干部企业之间的一个桥梁。
除了想要创业的军转干部,针对复转军人的就业问题,“军转之翼”也为他们搭建了和企业之间的平台,“军转之翼”和招聘网站合作,帮助他们快速找准定位,选择合适职位,大大提高就业成功率。从2017年9月至今,已经有六七百位复转军人通过“军转之翼”投递了自己心仪公司的简历。2018年,“军转之翼”计划在东北三省省会都举办大型的专门针对复转军人的招聘活动。
长春市人社局局长孟宪新指出,加强军转管理服务工作,一方面通过直接服务军转干部能够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另一方面能够有效促进现役军官安心服役,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随着入驻孵化基地的企业越来越多,孵化基地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军转服务工作取得了切实的成效。
孵化基地将同行业类型的企业安排在一起,有利于企业相互联络,产生集聚效应,经济效益不断增长,进一步带动军转干部及家属就业。倪志波所在公司目前有50多人,除了财会人员,都是复转军人,选择军人加入自己的公司,既出于战友情,也因为在国防教育方面,军人具备独特的优势。
以这个平台为圆心,军转干部的聚集效应辐射到了更大范围。不单纯是企业在此交流合作,还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这里是战友们聚会,联络感情、交流思想的地方。孵化基地大楼专门开辟了活动室,供战友们组织活动,讨论问题,学习提高,大礼堂和食堂也在建设之中。
这个平台将战友们凝聚在一起,形成良性的群体环境,在正能量的引导下,使这一群体成为稳定的力量,大家愿意来,就意味着人气的聚集。
曾在武警总队服役的李宏文,创办的安防工程公司已经颇具规模,但是来过孵化基地之后,这个平台的战友情和大家一起交流创业的氛围吸引了他。为了符合孵化基地的管理规定,他提出另创一家消防咨询公司的想法,经过项目评审答辩之后,正式入驻孵化基地。
参与孵化基地创建的孙晓伟总结,这是一个军民融合的平台,体现军转干部自身价值的平台,参与经济建设的平台,战友交流、提高生活品质的平台。“军转中心的创立,是近年来长春市着眼时代发展解决军人后顾之忧的缩影,随着军民融合的不断深入发展,长春会在拥军优属方面做更多实事。警备区也会一如既往地发挥好协调作用,推进军地双方的双创双赢。”长春警备区司令员华义说。
长春市的孵化基地不仅在孵化着企业,成为军转择业干部们创业的摇篮,也带动了东北地区其他孵化基地的创办,2017年10月26日,辽宁省首家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创业示范基地在葫芦岛市挂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