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货币传导机制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这篇文章较长,请耐心看完。文中涉及到一些财经基本概念知识,新手可一边读一边学习。这是我发作品的初衷。
近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3年第一季度例会召开。会议分析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
我简单的梳理下这次会议含有的重要信息,非重要部分我直接删除掉,重要部分我用红色加粗字体标注,括号内容是我自己的解释说明。
今年以来宏观政策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科学管理市场预期,切实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控金融风险。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有效发挥,发挥了宏观经济稳定器功能。会议指出,当前国际经济的通胀是仍处高位的,地缘政治冲突持续(俄乌、俄欧、巴依、等局部冲突),发达国家央行政策紧缩效应显现,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但是,国内的经济是呈现恢复向好态势,但恢复基础尚不牢固。要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搞好跨周期调节,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功能,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支持扩大内需(内循环),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自媒体乱象等虚拟经济是否会受到打击,下期我再聊)。
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合理流动性,保持信贷合理增长、节奏平稳,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用好政策性金融工具,重点支持带动基建,让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在稳产增产粮食、平稳运行能源市场,保物价。
货币政策工具要坚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就是具体情况使用具体的政策,灵活使用),继续对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基建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支持区域协调发展。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大银行服务重心要下沉,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支持银行补充资本,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优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稳中有降(提倡贷款)。
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坚持“风险中性”理念,优化预期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支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继续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和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就业就业就业,想方设法增加就业,大家才有钱赚)。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房产不会硬着陆而是软着陆,房价也就那样了,不会快速升高也不会一跌到底,炒房客都散了吧)。
虽然课代表我已经全部把央妈的第一季度政策重点解读,但不知道大伙看明白没?对于上述的政策,央行的总结就一句话:稳健的货币政策(其实,我认为稳健略微带点积极)。
很多网友看了,这不是说废话吗,央行任何时候都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吧。其实不是的,央行的货币政策会灵活调节,不同阶段会使用不同的政策,也就是宏观调控。比如改革开放初期,我们采取的是积极的货币政策,那个时候,大家都撸起袖子加油干。过了一段时间,发现基建太多,印钞机转的太快,不行了,通货膨胀了,钱不值钱了,如果在这么下去,人民币会跌成厕纸了,经济过热了,虚拟繁华出现了,这时央行出招了,就是消极的货币政策,所有的大型政府投资基建项目全部暂停,留待审查,过关了才能建,不过关的,该撤就撤掉,提高存款利率,提高贷款利率,减少社会资本流动等。
那稳健的货币政策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现阶段会采取稳健略带积极的货币政策呢?
其实,稳健的货币政策内容已经在这次央行的政策委员会中全部表述了,我加粗标红的那些就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内容介绍,再简短点说,就是,使现在的人民币币值平稳。货币发行量与国家经济总产量等比提高,利率平稳、费率平稳、进出口持平等等。(还不明白?加入表情)。说白了,就是前阶段和现阶段还未出现经济过热或经济沉迷的两头极端现象,央行采取的货币手段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通缩苗头了,就放点“水”;有通胀苗头了,就收回“水”。
我前天发布了一篇文章(刚兴趣的网友可以翻看,通货紧缩来了?什么是通缩?对我们有影响吗?一口气看懂),根据3月的CPI和M2、PPI等数据分析和自己的亲身逛市场感受,现阶段已经出现了一丁点的通缩苗头。
那怎么办,国家下一步会不会介入调控,会不会行政干预,有什么干预的方法呢?
我肯定地说,国家已经介入此次通缩的宏观调控,因为央行的此次会议就已经透露了货币政策的调控信号。
什么是国家调控?(财经的概念可真多呀[捂脸][捂脸][捂脸])
宏观调控,是政府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通过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主要是财政与货币手段),以及法律手段,实现以经济主体为主导、经济主体与经济客体的对称关系为核心、经济结构平衡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行为。其中经济手段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主要手段之一;法律手段包括经济司法和经济立法,依靠法制力量来调节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行政手段则是采取强制性的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方式来调节经济活动,具有权威性、纵向性、无偿性及速效性等特点。
货币政策由央行制定实施,犹如中医,效果最佳,但见效慢。法律干预,犹如西医,见效快,但后遗症可能也多。行政手段结余两者之间,不快不慢,效果一般。所以,正常情况下,如果不是经济过热或沉迷两个极端,不会倾向使用行政与法律手段干预。会采取货币与财政一同上场,慢慢调温。
央行此次的会议释放信号已经明显,国家接下来会采取的综合调控措施。在这里我想讲下如何稳步走出通缩这段阴影的建议,供各网友参考。
首先是,要增强民众消费与企业市场的信心。疫情管控三年,有些行业和人都被管“傻”了,对未来迷茫,现在重点是要提振民众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信心,让他们轻装上阵,敢消费。如何提振信心,要有下面一系列的配套措施。第一,稳岗、增加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哪有钱消费,又会陷入恶性循环。管理者要调动企业用人积极性,可奖励、可补贴、可道德支持关怀。要对高校毕业生与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做好服务,体制内和国企央企那些极少数岗位犹如杯水车薪。要多渠道拓宽就业空间,比如,号召学习山东淄博市,城管做好服务,适当放开摆摊经营,铺开露天烧烤,让大家做点小本生意,这也是小规模创业呀;
第二,稳步投资,政府要加大基建投资带动企业投资。固投是我们管理者的强项,但也要注意,该投的就投,毕竟这些钱很多是从央妈印钞机里引出来的钱(说实在话,印钞机,能少印钞就少印钞,硬多了没好处的)。但也要注意分寸,不要让投资的项目打水漂,为了投资而投资,政府固投是为了吸引企业投资,方便企业快速进场,解决企业运营中的各项实际问题。比如,前几天有一个市县的美丽乡村项目,投了几百万就修建了一座凉亭,群众也少用,对于当地经济和企业需求更是无助力,类似的这种固投项目要立行立改并举一反三;
第三,小微企业的贷款利息优惠政策要持续。延长贷款时间,降低贷款门槛,降低贷款利率,银行不要总是想着快速完成催缴。我之前和一个朋友聊天,他说银行贷款100万,一年过后就要还本金100万和利息。试问,这种贷款有什么用,1年的时间,企业能赚钱吗,估计生产过程就耗用一年,资金根本无法完成周转,这不是扯淡的政策吗。
其次,行政干预或法律干预,从规章制定或立法中去推动更加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并让富人拿钱出来投资消费。“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先富阶层早就已经富起来了,现在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时候了。但人是有趋利避害的,单靠富人的自觉,他们是不会主动让出部分资源给穷人阶层去享用的,必须是强制的,不用商量的行政去上行政或者法律手段,比如,降低富人个税起征点,加大对娱乐各行业的管控,重点赋税等。有关数据表明,富人在银行或股票上面或基金上面的钱太多了,他们把钱拽得死死的,不投资不消费,那社会上的货币怎么流动。我们这些普通人想投资消费,但没钱呀。
如果一个国家的极少数收入群体的收入大约占据国家个人收入总额的大多数,那这个国家就会两极分化,寒天雪地就会来了!同时,加大反腐力度,深挖细查,把贪官抓出来,让他们吐出之前的贪污受贿的金额财产,这笔数目可不少呀。
再次,引导资本更多流入实体经济。股票、基金等金融产品保持稳态即可,资本不可在流入了。只有实体经济的繁荣才是真正的繁荣,吃穿住行都是物质需求,物质都不满足了,还谈什么精神生活。
最后,改革开放的大门要越开越大,抓紧外贸出口。在国内需求低迷时,生产过剩,产品供大于求,扩大出口就可以解决燃眉之急,但现阶段我国的外贸出口并不乐观,这与国际形势有关,俄乌战争,中美博弈、欧洲隔岸观火等地缘政治原因多多。我们知道,只想贸易顺差,并非易事,如果美国强行和我国脱钩,那就转而求偶其他替代国家,如南美洲,金砖五国,非洲,同时中立的欧洲要团结回来,不要失去欧洲这块肥肉。上周,马克龙和冯德莱恩访华,巴西总统、德国外长这几天也访华,是好信号的兆头。经济的三驾马车,消费、出口、投资。
(如果您有不同的意见与建议,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如果您喜欢文章中我的观点,就关注、转发、收藏、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