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货币是怎么制作出来的_币圈新闻_鼎鸿网

虚拟货币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angula 0

货币,是交换的媒介,是人类利用权利和信誉创造的融通社会经济发展的工具。货币的产生与发展,从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作用看,不亚于任何的其他发明和创造。一部人类的文明史,也可以说是一部货币的变迁史。货币似乎与文字是一对孪兄弟,它们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描述和表达世界的重要方式。货币,是人类扩展合作范围和释放个人自由的最伟大工具之一。我们现在的认识是,货币一般具有五项职能,即:一是价值尺度;二是交换媒介;三是支付手段;四是价值储藏;五是世界货币。然而,在货币漫长的诞生和发展进程中,其实货币并不是一诞生就同时具备以上五项职能,而是在一些地区,货币是以支付工具的形态诞生的;在另一些地区,货币又是以价值储藏的方式出现的;而在其他的地方,货币又是以计量单位或者政府(国王、领主等)债务的形式产生的。当然,更多的地方或者时候,货币是在满足人们的交换需求中产生和发展的。在本章中,我们通过简略地了解货币演进的历程,对货币的诞生、发展以及未来可能的变化趋势,有一个跨越历史长河和世界范围时空的粗线条认知。


第一节 雏形货币


在古埃及,没有形成货币体系,起初用德本衡量物品的重量,后来也用德本来表示物品的价值。1德本约90克重量,1凯特约9克,即1德本等于10凯特。金、银、铜的比价关系是1:2:100。国家建立中央仓库,人们把粮食寄存在中央仓库(中央仓库发挥银行的职能作用),中央仓库负责清偿人们的债务关系。市场上以物换物,比如某人出售估价(市场估价)每头2德本银(2×100×10=2000凯特铜)的牛,另一人可以用估价(市场估价)每只20凯特铜的100只鸡(20×100=2000凯特铜)进行交换。在国家规定的一套准则下,金、银、铜等发挥想象货币的作用,以连接物品买卖交易的双方。古埃及的法老们,用黄金铸造太阳神的雕像,法老的面具,以及将黄金制成各种饰物、器皿、祭品,……,等,古埃及对黄金的崇拜逐步播撒到埃及半岛、两河流域、希腊半岛等,黄金从此像脱缰的野马,驰骋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成为世界共同的货币和不需要翻译的共同语言。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采取60进位的单位体系计量农作物的重量,并用谢克尔银作为货币单位,以记录经济活动。1谢克尔银约8.3克,1迈纳银约0.5千克,1塔兰特银约30千克,也就是60谢克尔等于1迈纳,60迈纳等于1塔兰特。不过,当时的谢克尔不是流通的货币,它的主要用处是作为记账的手段,并规定了各种物品一定重量值多少谢克尔。市场上的交易,一般采用信贷的方式完成,比如酒钱可以等丰收后用小麦偿还,但需要记录交易的情况,寺庙的人员(具有权威和信用)负责记录人们的交易、负债和债务偿还等信息。这时,银不是老百姓手中的货币,而是小心地保存在金库里。在十分复杂的债务网络中,1谢克尔银能够获得这种临时凭证似的虚拟货币形式,应该得到了国家这个权利机构的支持,以及拥有权威的寺庙人员和国家官员的监管。

尽管银没有广泛流通,但是银已经具备了计算或者会计标准的普遍职能,而且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乌尔王朝,在一些买卖文书和租赁合约中,一定数量的银子用来支付所收到的货物或者获得的服务。另外,在一些管理文书中,记载了用银子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的情况。并且,在管理文书中,还出现了银钱的统一重量和制式,即银环或者银圈,重量从1谢克尔到10谢克尔不等,较多的是5谢克尔重量的银环。可见,这些都表明那时银子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或者一定范围内发挥着交换媒介、支付手段的职能作用,银已演变出货币的雏形。在古巴比伦时期,不仅银子发挥着部分货币的职能作用,铜、锡等金属也在部分地充当货币使用,并且还规定了银、铜、锡等之间的比价换算关系,也就是说,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已经出现了货币体系的雏形。正是这种以权威规定物品之间的相对稳定价值关系,规定用某种1定重量的物品(如银、谷等)作为记账的单位,并建立可信赖的债务记录、债务清偿和债务监管体系,从而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形成了人类最早的市场经济(最简单的市场经济),促进了人类早期文明的进步发展。

29. (五) 货币起源与演变 —— 雏形货币 (1)


在古印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可能开始用农产品作为交换媒介了。在《梨俱吠陀》中有一段提到,待售的因陀罗神的图像,价格为10头牛。另一段则提到,有一位圣人,即使出价100头牛、1000头牛,他也不会出售因陀罗神像。在吠陀文献中,还有用牛估算财富的多少,以及用牛支付牧师的报酬等。牛的寿命较长,能繁殖、劳动,还能产奶,与其他农产品相比较,价值相对稳定。因而,在农产品中,牛作为交换媒介具有很多优势。不过,牛需要饲养,又容易死亡,并且牛不能进行分割,不能用牛购买价值较小的物品。因此,牛这种交换媒介不适应所有的交易,而且其价值不能够长期储存。

金属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牛作为交换媒介的缺点。用金属作为交换媒介,需要设立标准重量,于是人们发明了天平和重量单位。即使有了重量单位,但是每一笔交易都要称重,也是十分繁琐,而且金属的质量也难以确定,于是人们按一定单位重量的金属制作金属块,并打上特殊的印记,表明一块金属块具有的稳定质量和重量。可见,金属作为交换媒介,一是需要确定重量单位;二是需要确定质量标准;三是需要标明重量和质量的权威(信誉)印记,这种权威和信誉,往往来自于一个区域(或者社区)的领导者(或者权威人士),最好是一个国家的权威。带有标记的金属件(片)和没有标记的金属件(片)如“尼什卡”、“巴达”、“萨塔马拉”等(金属件名称),作为交换媒介都曾在印度地区广泛流行。约在公元前8世纪,印度地区的几乎所有大小王国,都用金属件(片)或者金属作为货币。魔揭陀国早期(公元前6世纪以前)还是一个地方性的小国,首府在王舍城,这时开始发行银币,从银片上切割下不规则的形状,再打上一至六个不等的符号,重量在25——100格令不等。如果把这些金属件(片)看作货币的雏形,那么古印度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金属货币的地区。随后,由于金属提炼技术的发展,银币逐渐流通起来,银币的单位是格令。铸造铜币也开始出现,尤其是在印度北部地区广泛流行。从孔雀王朝(公元前324年——公元前185年)开始,银币的重量比较均匀,约54格令。虽形状各异,但逐渐趋于圆形。在银币的两面,印记的符号越来越多,包括太阳、动植物、几何图案、弓箭、车轮、山林等,都曾是经常出现的标记。在孔雀王朝前期,一位大臣考底利耶写了一本《政事论》,书中提到货币的仿造问题。铸造货币的步骤:首先将金属在锅中熔化并精炼出来,在铁板上用锤子打成薄片,用剪刀剪成条,最后用带有标记的凹槽或者凸槽进行压记。这种工艺流程流传至今,后来世界各地造币厂的铸币流程几乎和那时一模一样,只是现在改用机器和自动设备而已。

虚拟货币是怎么制作出来的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