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货币运营策略研究论文_币圈资讯_鼎鸿网

虚拟货币运营策略研究论文

angula 0

摘要

数字货币是一种基于节点网络和数字加密算法的虚拟货币。不具有发行主体、基于有限的算法解数量实现总量固定以及交易过程需要网络中各个节点认可,这几个主要的数字货币特征决定数字货币的特定技术。其中满足这些要求的区块链技术是在数字货币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因而数字货币与区块链成为孪生词,区块链技术也往往决定了数字货币的属性。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性、去信任的技术特点。每个区块包含前一个区块和自身的数字标签,自身数字标签是通过前一个区块的数字标签和自身存储的数据计算出来的。如果某一个区块的数据被篡改了,那么其数字标签也会改变,因而区块链具有不可篡改性。区块链语境下的去信任不意味着没有信用风险,而是指写入数据不需要依靠对某个中心机构的信任。区块链与数字货币的核心约束是不可能三角,即:去中心化、安全和高效率低成本三者无法兼得。区块链技术特性决定无法同时完成去中心化、安全性和高效率低成本三个目标,不可能三角是区块链技术落地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去中心化是区块链的核心思想,区块链系统不可能完全放弃去中心化,安全性是任何货币支付稳定存在的基数,但如果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要大规模推广,就需要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在数字货币实际应用过程中,不可能三角就转化为去中心化和交易规模扩大之间权衡的现实问题。不可能三角决定了去中心化、成本效率和安全性无法同时实现,因此当前各类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难以成为主流货币,对传统货币体系冲击有限。比特币高度去中心化,但也导致其运行速度过慢,无法应用于大规模交易;USDT和Libra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去中心化,效率方面有所提升,但仍旧难以支持大规模交易。同时因为发行的中心化,此类“数字货币”还存在发行主体风险。我国的央行数字货币(DCEP)是中心化的,属性和功能与纸币完全相同,主要是对M0的替代。我国的央行数字货币依旧是中央银行的负债,这种债权债务关系并没有随着货币形态变化而改变,因此,DCEP的发行是中心化的。同时DCEP可以像纸币一样流通,不需要绑定任何银行账户,具体场景中,只要手机上有DCEP的数字钱包,不需要网络,只要两个手机碰一碰,就能实现转账功能,也不需要实名认证或是绑定手机号等个人信息。数字货币采用双层架构发行,不会导致商业银行被通道化或者边缘化,具体技术上,私有链适用于央行向商业银行发行管理数字货币。DCEP发行与纸钞类似,采用双层架构,央行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商业银行,再由商业银行兑换给公众,数字货币属于M0范畴,是央行的负债,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之外。因此,数字货币交易不依赖商业银行账户与现金交易不依赖商业银行账户是类似的。报告正文

自2009年比特币问世以来,数字货币不断成为讨论的热点,大量数字货币的创立与炒币热潮更是将数字货币的关注度推向顶峰。各国央行也相继对数字货币表示关注,甚至计划推出自己的数字货币,更是凸显了数字货币的和重要性。而在提到数字货币的同时,区块链往往是一个伴生的词语,似乎二者是一对孪生兄弟。那么,到底什么是数字货币?数字货币与区块链有什么关系?数字货币能够替代传统货币吗?数字货币对传统货币体系冲击如何?本文通过对数字货币、区块链的介绍分析,阐述分析区块链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以及数字货币与区块链的关系。进而分析数字货币对传统货币体系的可能冲击,以及我国央行将推行的数字货币可能的模式和对货币体系的影响。

1数字货币与区块链优势与约束

1.1什么是数字货币,什么是区块链

数字货币英文是DigitalCurrency,简称为DIGICCY。对数字货币缺乏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数字货币是一种基于节点网络和数字加密算法的虚拟货币。狭义的定义中要求数字货币没有发行主体,确定的算法解数量决定总量固定,同时交易过程需要网络中各个节点认可。而这些技术特点都诞生于比特币,因而狭义数字货币基本上指以比特币为样本的货币。而相对广义的数字货币则在这些技术特点方面有所放松,部分拥有发行主体,部分总量基于某些可增加的资产而不固定等。扩展后的数字货币甚至纳入了部分网络主体发行的,加密性并不是很高的虚拟货币。总的来说,不具有发行主体、基于有限的算法解数量实现总量固定以及交易过程需要网络中各个节点认可,这几个主要的数字货币特征决定数字货币的特定技术。其中满足这些要求的区块链技术是在数字货币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因而数字货币与区块链成为孪生词,区块链技术也往往决定了数字货币的属性。由于数字货币大多基于区块链技术,我们通过对区块链的分析介绍,来了解数字货币的特点和优势。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性、去信任的技术特点。首先,区块链是一个数据库,它是一系列区块的链接,每个区块包含了需要加密的数据和数字签名,其中数字签名的逻辑关系是连接区块的纽带。每个区块包含三个部分:需要存储的数据、上一个区块的数字签名和自己的数字签名,其中自己的数字签名是通过上一个区块的数字签名和自身存储的数据按照预先设定的规则计算出来的。以比特币为例,每一个区块中保存的是比特币的交易信息,随着交易不断发生,需要越来越多的区块存储信息,新的区块按照时间顺序线性补充到区块链上。

西南宏观 | 解密数字货币:概念、前景和局限

其次,在区块+链结构的基础之上,区块链上数据的记录和存储是分布式、去中心化的。传统的数据库是中心化的,如市面上的各类网盘,所有用户的数据存储于运营商的服务器中,每位用户上传下载数据都要和运营商服务器进行交互,用户权限是有限的,仅能访问和修改数据库的部分数据,而运营商权限理论上是无限的,可以访问和修改所有数据。

区块链则允许每一个用户都记录并存储所有的数据,并且实时更新,如果某个节点想要将新的数据写入区块链,它需要在整个区块链网络内广播,只有全网大部分节点认可该记录时,数据才被允许写入区块链中,并在整个网络内更新。

西南宏观 | 解密数字货币:概念、前景和局限

以比特币为例,如果A想要向B转账,交易数据会被打包成区块发送到整个网络中,矿工们对数据进行验证并计算新区块的数字签名,当该交易被大部分节点验证通过后,验证结果通过网络传播并写入账本,在比特币系统中,为了鼓励矿工验证交易、参与数据的存储和记录,成功计算出数字签名的矿工会获得一定数量的比特币作为奖励。

数字签名和去中心化设计使区块链具有不可篡改性和去信任的特点。每个区块包含前一个区块和自身的数字标签,自身数字标签是通过前一个区块的数字标签和自身存储的数据计算出来的。如果某一个区块的数据被篡改了,那么其数字标签也会发生变化,这会导致后续所有区块的数字标签发生变化,而在去中心化的系统中,这样的篡改是不会被其他节点验证通过的,因而区块链具有不可篡改性。区块链语境下的去信任不意味着没有信用风险,而是指写入数据(加密货币交易实际上也是写入数据)不需要依靠对某个中心机构的信任。第一,传统的网络系统中,参与者必须对中心机构有足够的信任,随着参与者越来越多,中心机构运营难度会越来越大,参与者对中心机构的信任度也会受到影响,但区块链系统恰恰相反,随着参与者的增加,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反而增加了。第二,当使用区块链内加密货币进行交易时,去信任指的是加密货币的状态变更和交易确认同步发生这一安排。假设A以比特币向B买入某一商品,A向B支付比特币这一过程无需两人之间有任何了解,也无需受信任的第三方机构,就可以在区块链内有保障地进行,但在交易的另一端,A 如何确保B会按时向她交付合格的货物?只要做不到一手交比特币、一手交货,就存在不容忽视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

1.2数字货币与区块链的局限——不可能三角

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不可篡改等诸多优秀特性,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加密货币(如比特币)似乎很适合用做支付工具,但实际上,比特币作为支付工具的使用不频繁,并没有成为一种主流的货币,大部分比特币由投资者和非频繁使用者持有。

比特币至今没有成为主流货币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Abadi 和Brunnermeier (2018)经分析提出的区块链的不可能三角,即:去中心化、安全性和成本效率三者无法兼顾。比特币高度去中心化,同时安全性也很高,但比特币网络每秒只能处理7笔交易,在当前比特币没有大规模应用于支付的情况下从交易提交到最终成交往往需要数十分钟,因此比特币难以成为广泛使用的支付方式。而 “黑市”交易则是比特币的天然土壤,对于将比特币用于非法交易的用户来说,它们看中的是比特币的高度隐蔽性和不可追踪性。Foley et al. (2018)研究了比特币在非法经济活动中的应用,发现25%的比特币用户和44%的比特币交易与非法经济活动有关。

西南宏观 | 解密数字货币:概念、前景和局限

去中心化是区块链的核心思想,区块链系统不可能完全放弃去中心化,但不可能三角是区块链技术落地必须面对的问题,任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都必须在成本效率、安全性和去中心化三者间做出平衡。

2各类区块链形式与数字货币的发展方向

2.1区块链的三种部署形式

早期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区块链系统高度重视去中心化,但此类系统在成本效率上的固有缺陷极大的限制了其应用落地,因此人们在其基础上做出改进,提出了公共链、联盟链和私有链三种区块链的部署形式。这些新的部署方式实际上是在不同程度上放松了去中心化,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西南宏观 | 解密数字货币:概念、前景和局限

公有链是真正意义上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公有链节点面向公众开放,所有参与者均可以存储、记录和验证交易,往往需要“数字货币”作为参与验证节点的奖励,因为参与节点数量多,公有链能耗高,运行效率低。相比公有链,私有链几乎放弃去中心化,严格意义上已经不具有区块链分布式、去中心化的特征。该网络的写入权限由某个中心化组织全权控制,它可以指定参与和验证交易的成员范围,数据读取权限受组织规定,与公有链相比,私有链达成共识的时间相对较短、交易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联盟链是一种介于公有链和私有链之间的区块链部署形式。联盟链是指有若干个机构共同参与管理的区块链,每个机构都运行着一个或多个节点,数据只允许系统内机构进行读写和发送交易,并且共同记录交易数据,联盟链是多中心的,参与成员需要符合某些特征(如上交所会员单位等),同样具有成本较低、效率较高的特点。

2.2区块链的三种应用

近年来人们总是将区块链和数字货币联系在一起,但数字货币只是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之一,而数字货币也不一定依赖于区块链技术。参考徐忠(2018)分类方式,我们从区块是否涉及数字货币角度,将区块链的应用分为三类:无币区块链、非公开发行数字货币的区块链以及公开发行数字货币的区块链。无币区块链可以理解成一个分布式、不可更改的记账本。区块链的公共共享账本功能有助于缓解经济活动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分工协作的效率,目前典型应用有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的湾区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平台。非公开发行数字货币的区块链中,“数字货币”代表了区块链外的资产或权利,作为内部结算工具,可以提高结算效率,减少资金占用,实务中还依赖外部世界的法律,目前典型应用有上交所推出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

相比公有链,联盟链和私有链是无币区块链和非公开发行数字货币区块链更适合的部署形式。第一,这两个应用方向均无需面向全部公众;第二,这两类应用的参与者身份透明度高,区块链外的法律、道德等对成员约束力强,去中心化诉求不高;第三,这两类应用的优势在于效率高,安全性好,在效率、安全性和去中心化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去中心化是最先被放弃的。

西南宏观 | 解密数字货币:概念、前景和局限

2.3“数字货币”如果要有大发展,需要部分放弃去中心化公开发行“数字货币”的区块链是是近年来市场的焦点,但我们认为目前现有的去中心化“数字货币”难以成为主流货币,主要是去中心化会大幅降低效率,因而“数字货币”如果要有大发展,必须部分放弃去中心化。当前各类公开发行的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均是为了同时解决“点对点”和“电子化”两个问题。在电子化系统出现之前,人与人之间的交易是“点对点”的,无论货币的载体是贝壳、黄金、白银、或是纸币,交易时货币的转移是瞬间达成的,货币转移的过程不需要第三方的介入。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物货币在交易中使用频率越来越低,人们通过电子化系统实现货币的转移,极大的提升了经济活动的效率,但目前的电子化系统均需要一个中心化第三方为交易双方提供信用背书,货币的转移并非点对点,交易能否达成也依赖中心化机构的决策。“点对点”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中体现为去中心化,货币的交易必须是安全的,而大规模使用必须注重成本效率,不可能三角决定了去中心化、成本效率和安全性无法同时实现,因此当前各类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难以成为主流货币。

西南宏观 | 解密数字货币:概念、前景和局限

比特币等高度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缺乏信用背书,币值波动较大,在此背景下,稳定币应运而生,稳定币发行方承诺与美元1:1兑换,目前最主流的稳定币是USDT。Libra是由Facebook主导并设立专门协会发行管理的“数字货币”。

从发行机制上看,比特币是去中心化的,USDT等稳定币和Libra是中心化的。从运行速度上看,比特币运行速度最慢,Libra运行速度最快,USDT介于两者之间,但Libra每秒1000次运算速度依旧远低于传统的中心化系统(2018年,支付宝平均每秒6262笔交易,微信财富通平均每秒14792笔交易),难以满足大规模交易需求。信用背书方面,比特币没有任何信用背书,币值波动较大,USDT承诺1:1兑换美元,但无法确保发行方真的有等值美元储备,存在滥发、超发问题,同样的Libra也存在超发风险。综上所述,比特币高度去中心化,但也导致其运行速度过慢,无法应用于大规模交易,USDT和Libra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去中心化,效率方面有所提升,但仍旧难以支持大规模交易。同时因为发行的中心化,此类“数字货币”还存在发行主体风险。

那么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有可能通过完全放弃去中心化实现成本效率吗?答案是不能!一方面,完全放弃去中心化意味着与现有的电子交易系统没有本质区别,无法实现点对点交易;另一方面,完全放弃去中心化后,此类“数字货币”即成为了私人信用货币,私人信用不及国家主权信用,在与国家主权货币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2.4数字货币难以替代主权货币,但数字货币技术可以完善主权货币支付体系

目前来看,数字货币对传统主权货币体系冲击有限。当前数字货币规模相对有限,根据Coinmarketcap提供数据,峰值时期,全球数字货币总共为8238亿美元,不足全球GDP的1%,占全球货币总量的比例更低。而在经历价格大幅下挫和规模收缩之后,当前数字货币在传统货币中占比更低。因而目前尚不足以对传统货币体系形成冲击。未来,如果数字货币不放弃去中心化,则规模难以明显扩张,属于小众货币。而如果接受中心化,那么由于主权货币的最高信用等级,最具有竞争力的依然是背靠主权的数字货币。因而无论数字货币是否放弃去中心化,对传统货币体系的冲击都较为有限。不放弃去中心化则意味着受体量限制无法形成较大冲击,而放弃去中心化则意味着丧失竞争优势,进而很有可能被主权货币归化而丧失竞争优势。

但数字货币技术可以完善主权货币支付体系。虽然数字货币本身难以对主权货币形成较大冲击,但数字货币应用的区块链等技术,可以完善主权货币的支付体系。特别是主权货币与区块链技术结合,提升支付的安全等特性,将有效的完善主权货币支付体系。

3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功能、属性和影响

虽然比特币、Libra等“数字货币”难以成为主流货币,但仍给各国主权货币带来了挑战,中美等各国央行均在积极研究数字货币。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研究走在国际前列,2014年成立了全球最早从事法定数字货币研发的官方机构——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近期央行就数字货币多次发声,我国很可能成为世界上最早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国家。

西南宏观 | 解密数字货币:概念、前景和局限

我国的央行数字货币简称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Payment),即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9月4日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公开课中指出,我国研究和发行央行数字货币主要有三个动因:第一,为保护人民币的货币主权和法币低位,需要未雨绸缪;第二,当前纸钞、硬币的发行、印制、回笼、贮藏各个环节成本都很高,人们生活中需要使用现金的情况也越来越少;第三,公众有匿名支付的需求,对于合法需求,我们需要保护。

我们从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动机出发,结合央行公开发表的论文、演讲,尝试总结了央行数字货币的属性、功能和影响,同时我们认为央行数字货币完全采用区块链技术的概率很低。当然央行尚未发布数字货币的具体方案,央行数字货币最终落地还有许多不确定性,现阶段分析可能与最终情况不尽相同。

3.1央行数字货币的属性和功能

我国的央行数字货币(DCEP)属性和功能与纸币完全相同,仍旧是央行负债,只不过是数字化形态。我国的央行数字货币依旧是中央银行对社会公众的负债,这种债权债务关系并没有随着货币形态变化而改变,因此央行数字货币也和纸钞一样,具备无限法偿性,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等功能,因此,DCEP的发行必须是中心化的。DCEP可以像纸币一样流通,可以将DCEP理解成纸钞的数字化替代。穆长春提出,和纸币一样,DCEP不需要绑定任何银行账户,摆脱了传统银行账户体系的控制。具体场景中,只要手机上有DCEP的数字钱包,不需要网络,只要两个手机碰一碰,就能实现转账功能,也不需要实名认证或是绑定手机号等个人信息,这一点与纸币非常相似。

3.2央行数字货币的影响

现阶段的央行数字货币设计注重M0替代,致力于解决纸钞的各种问题,对货币政策影响不大。M1、M2现在已经实现了电子化、数字化。用央行数字货币再去做一次M1、M2的替代,无助于提高支付效率,且会对现有的系统和资源造成巨大浪费。相比之下,现有的M0(纸钞和硬币)容易匿名伪造,存在用于洗钱、恐怖融资等的风险,使用数字货币替代M0。现金转移不需要银行参与,央行数字货币的转移也不需要商业银行参与,但这不意味着商业银行被边缘化。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前所长姚前和现所长穆长春均在演讲中解释过DCEP的发行模式,DCEP发行与纸钞类似,采用双层架构,央行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商业银行,再由商业银行兑换给公众,数字货币属于M0范畴,是央行的负债,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之外。因此,数字货币交易不依赖商业银行账户与现金交易不依赖商业银行账户是类似的,不会导致商业银行被通道化或者边缘化。

西南宏观 | 解密数字货币:概念、前景和局限

3.3央行数字货币可能的技术路径

区块链技术不能满足DCEP高并发需求,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完全使用区块链技术概率低。穆长春在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表示,早期央行也曾尝试完全使用区块链架构,但DCEP是M0替代,区块链不能满足零售的高并发需求,因此央行决定数字货币研发不预设技术路线,保持技术中性,不干预商业机构技术路线选择。商业机构向公众兑换数字货币时,采用区块链技术还是传统账户体系都可以,无论采取哪种技术路线,央行都能适应。双层架构下,私有链适用于央行向商业银行发行管理数字货币。去中心化区块链系统的优势在于安全性高,这也是目前各类“数字货币”均采用区块链技术的原因。诚然区块链技术无法满足零售级别的支付需求,但如果完全放弃区块链技术,央行数字货币系统会面临巨大压力。我们认为,私有链是一种可行的方案,央行作为中心节点可以控制商业银行节点是否参与共识验证,实现效率和安全性的兼顾。

4结论

数字货币是一种基于节点网络和数字加密算法的虚拟货币。不具有发行主体、基于有限的算法解数量实现总量固定以及交易过程需要网络中各个节点认可,这几个主要的数字货币特征决定数字货币的特定技术。其中满足这些要求的区块链技术是在数字货币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因而数字货币与区块链成为孪生词,区块链技术也往往决定了数字货币的属性。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性、去信任的技术特点。每个区块包含前一个区块和自身的数字标签,自身数字标签是通过前一个区块的数字标签和自身存储的数据计算出来的。如果某一个区块的数据被篡改了,那么其数字标签也会改变,这会导致后续所有区块的数字标签发生变化,在分布式的系统中,这样的篡改会被其他节点拒绝的,因而区块链具有不可篡改性。区块链语境下的去信任不意味着没有信用风险,而是指写入数据不需要依靠对某个中心机构的信任。区块链与数字货币的核心约束是不可能三角,即:去中心化、安全性和成本效率三者无法兼得。不可能三角是区块链技术落地必须面对的问题,任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都必须在成本效率、安全性和去中心化三者间做出平衡。去中心化是区块链的核心思想,区块链系统不可能完全放弃去中心化,安全性是任何货币支付稳定存在的基数,而如果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要大规模推广,就需要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这个不可能三角在数字货币实际推广过程中就成为去中心化和交易规模扩大之间权衡的现实问题。

数字货币只是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之一,而数字货币也不一定依赖于区块链技术。参考徐忠(2018)分类方式,我们从区块是否涉及数字货币角度,将区块链的应用分为三类。无币区块链可以理解成一个分布式、不可更改的记账本。非公开发行数字货币的区块链中,“数字货币”代表了区块链外的资产或权利,可以作为内部结算工具。公开发行数字货币的区块链则期望以“数字货币”为支付工具和激励手段重构经济活动。

不可能三角决定了去中心化、成本效率和安全性无法同时实现,因此当前各类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难以成为主流货币,因而对传统货币体系冲击有限。比特币高度去中心化,但也导致其运行速度过慢,无法应用于大规模交易;USDT和Libra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去中心化,效率方面有所提升,但仍旧难以支持大规模交易。同时因为发行的中心化,此类“数字货币”还存在发行主体风险。

我国的央行数字货币(DCEP)是中心化的,属性和功能与纸币完全相同,主要是对M0的替代。我国的央行数字货币依旧是中央银行的负债,这种债权债务关系并没有随着货币形态变化而改变,因此,DCEP的发行是中心化的。同时DCEP可以像纸币一样流通,不需要绑定任何银行账户,具体场景中,只要手机上有DCEP的数字钱包,不需要网络,只要两个手机碰一碰,就能实现转账功能,也不需要实名认证或是绑定手机号等个人信息。数字货币采用双层架构发行,不会导致商业银行被通道化或者边缘化,具体技术上,私有链适用于央行向商业银行发行管理数字货币。DCEP发行与纸钞类似,采用双层架构,央行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商业银行,再由商业银行兑换给公众,数字货币属于M0范畴,是央行的负债,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之外。因此,数字货币交易不依赖商业银行账户与现金交易不依赖商业银行账户是类似的。

往期报告回顾

西南宏观 | 供需双缩经济放缓压力上升,稳增长政策需更有效

西南宏观 | 经济预期改善风险资产回升,调整还是反转?

西南宏观 | 如何拯救全球低通胀-全球央行追踪第12期

西南固收·专题│国债期货分析基础与交易策略应用-国债期货方法论

西南宏观 · 专题 | LPR能改变什么,不能改变什么?

西南固收·专题│重构高速公路信用分析框架——基于23号文及国开行对山西交控债务重组视角报告分析师首席分析师 杨业伟 执业证书编号:S1250517050001分析师 张伟执业证书编号:S1250519060003联系人 李清荷 联系方式:lqh@swsc.com.cn重要声明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具有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公司与作者在自身所知情范围内,与本报告中所评价或推荐的证券不存在法律法规要求披露或采取限制、静默措施的利益冲突。本报告仅供本公司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或财务顾问服务。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升可跌,过往表现不应作为日后的表现依据。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本报告仅供参考之用,不构成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要约或邀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个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结合自己的投资目标和财务状况自行判断是否采用本报告所载内容和信息并自行承担风险,本公司及雇员对投资者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而造成的一切后果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报告版权为西南证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须注明出处为“西南证券”,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未经授权刊载或者转发本报告的,本公司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西南宏观固收

西南宏观 | 解密数字货币:概念、前景和局限
虚拟货币运营策略研究论文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