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虚拟货币骗局_币圈资讯_鼎鸿网

如皋虚拟货币骗局

angula 0

  1938年3月18日,日军板垣师团饭冢旅团5000余人,由南通姚港附近登陆。当天,日军飞机轰炸如皋城,在北门投下数枚炸弹。次日下午1时,日军直入如皋城,如皋沦陷。

日军肆虐如皋纪略

日军侵占如皋澄江门

  同日,日军侵占白蒲、丁堰。接着,以此为侵略基地,疯狂向全县推进、“扫荡”。

  日军入侵后,司令部驻如皋城,在县境内共驻有1个大队,其中如皋城驻1个中队80余人;白蒲驻2~3个小队30余人(1940~1945年驻1个小队);丁堰驻100余人(1940~1945年驻1个小队30余人);林梓驻5人(后撤);磨头驻100人(1943年驻20余人),其中西河湾驻1个分队,七姓庄驻1个小队;石庄驻50余人(1938年);新生港、张黄港驻30人(1938年);搬经驻1个小队(1942年)。

  日军每侵占一处,就构筑工事,组织伪维持会。伪维持会打着“保境安民”、“维持地方”的汉奸旗号,要百姓求苟安、当顺民,并积极配合日军进行政治上的“宣抚”,企图迷惑人民,维护日军侵略政策。并积极筹款募捐供应日军军需,强拉民伕替日军修筑工事,设立“慰安所”,强抓民女供日军官兵淫乐。

  如皋沦陷的7年多(1938年3月~1945年9月)时间内,日军疯狂“扫荡”、“清乡”,恣意屠杀如皋人民。并通过推行伪化在政治上奴化如皋人民,在经济上或武力强抢,或通过日本“江商株式会社”(中国人称“江北公司”)巧取豪夺。如皋人民遭受了有史以来最深重的灾难,人员伤亡严重,财产损失巨大,社会经济遭到巨大破坏。战乱还造成大量灾民,许多群众倾家荡产,流离失所。

  二

  日军杀害无辜群众,手段极其残忍。

  如城西大街蓝恒鞋店老板蓝裕平出城时被抓,被绑在树上毒打,后被割去头颅。

  如城卖大饼的汪凤年出西门收账时被抓,日军点燃蜡烛烧其鼻子,并用钢板烧红贴在他身上,最后将其碎尸七块,扔在灰堆上。

  如城木匠学徒桂儿因偷了一把日军马料黄豆充饥,被日军发现,日军先是用刺刀将其刺得鲜血淋漓,然后用糖粞涂在他身上,任其被蚂蚁活活叮死。

  1938年5月3日,日军在薄刀池“扫荡”时,将张文、姜文伯、潘七、管和尚、顾门三等7人押到白蒲,强迫他们自己挖塘、挑水、打泥浆,然后将他们全部推下泥塘活活呛死。另一股日军抓到刘友才、刘应如、潘富3人,用机枪扫射,3人当场死亡。

  1938年6月,正值蚕豆收获季节。一天,东门外农民王进忠进城挑粪,衣袋里装有田间劳动时拾到的4粒蚕豆,被城门口日军查出,被指为是中国兵的暗号,即向日军宣抚班班长横山震报告。横山随即下令各城门守备军警将身藏蚕豆的进城农民全部抓起来。各城门照此查捕了农民27人,交日宣抚班刑讯。后,除两人花钱保释,其余25人均被以“莫须有”罪名在南门外斗姆宫惨遭杀害。当时,由日军内田、竹内亲自行刑,先将遇害者两眼用布蒙住,然后剥光全身衣服,被日军当活靶,用军刀一一劈死。史称“蚕豆血案”。

  1938年9月26日,驻如皋石庄镇的日军大西猛联队长、宫本中队长、笠原特务和竹村、小林、松井3个小队长,带领日、伪军警自五厢庵渡口至河东大石家庄扫荡。日军抓住农民顾伯达、潘生俊,强迫其撑渡船。当第二批五十多个日军全挤上船后,顾伯达、潘生俊暗中动作,将船弄翻,日军全都落水,淹死日军联队长、中队长、特务长、小队长和民政长5人,另有3名日本人受伤。敌人恼羞成怒,第二天到大石家庄一带疯狂报复,烧去87户民房300多间。烧死、杀死群众89人。当时拉伕30多人,为日军抬死尸与抢掠的物资到石庄镇,日军又杀害民伕18人。

  1938年8月23日,日军出如皋城向西“扫荡”,夏家庄农民田久余夫妇二人各抱一个孩子向西逃,一个日本兵追来,用刺刀将田久余的肚子戳破,又在其5岁孩子的腰部猛刺一刀,田久余父子当场死亡。另一农民张达义刚打开门,就被日军用刀迎面砍死,日军冲进家中,在张达义妻子的两个乳房上各戳一刀,张妻当场惨死。高家庄农民顾德军(时年13岁),起早和父亲顾元高到田间掰玉米,听到枪声往家跑,看到伯伯顾元长肚皮被戳破,肠子流在外面,惨死在门前。父亲拉着他掉头逃跑跳入河中,日军追至河边开枪,顾元高被击中头部,当即死亡,顾德军被击中额角,拼命挣扎逃命。吉力庄农民戴顶富和徐宝山清早到河里捕鱼,被日军打死在水中。农民吴友才、陆德民推车上街卖猪,被日军枪击,吴友才腰部中弹,身上被刺37刀,陆德民被子弹击中咽喉,2人当场死亡。

日军肆虐如皋纪略

1938年日军侵占下的如皋中山钟楼

  1939年7月,3条里下河地区的木船,由丁堰东闸桥向石甸方向行驶,日军诬指这三条船是游击队的,将船上18名无辜群众绑架上岸,其中17人遇难于镇东三元宫旁,仅有1名女孩未被发觉而幸免。

  1939年夏,国民党江苏保安四旅陈达五被日军青木部队抓住,日军用糖粞涂在陈的周身,并将其捆放在太阳下曝晒,唆使警犬撕咬,折磨至奄奄一息,后用军刀将其劈死。

  同年夏,青木部队疯狂“扫荡”如西三星庙,将4名群众抓进城百般折磨。先用竹筷将十指绞断,再用火钳烧烙,最后被日军士兵当作活靶,乱刀劈死。

  战争期间,许多妇女遭受日军奸淫。

  1938年3月,日军宪兵队长崛内三郎等在一个略懂日语的汉奸献媚下,把西门章家祠的12名躲藏起来的扬帮妓女抓来,关在西门外一户人家,拍摄裸体照片并强奸。

  伪维持会为迎合日军的兽欲,强抓民家姑娘,在长巷东尾的广雅楼设立“慰安所”供日军官兵肆意奸淫。

  日军到磨头镇烧杀时,对妇女先奸后杀,连七十多岁的老太和八九岁的小女孩也无一幸免。大石家庄有20多个妇女被奸后再遭杀害。

  日军在丁堰地区大肆屠杀、奸淫妇女,他们驱使爪牙强迫绑架民间妇女进“慰安所”供日军蹂躏,八年中,被绑进“慰安所”的妇女达五六十名之多。

  抗战时期,有关战事与伤亡情况无法全面收集记载。抗战胜利后,如皋地处苏中解放区,国民党政府于1946年开展的抗战伤亡及财产损失调查不可能在如皋地区全民展开,更不可能形成全民的、可靠的统计数据。

  从如皋市档案馆的馆藏资料中,我们发现了1975年2月南通地区革委会办公室编印的《日本军国主义对南通地区的侵略罪行和我地区抗日军民抗日斗争情况》,资料显示,“如皋在日军侵占期间被杀害的同胞共达2914人,43359人被绑票”。据相关老同志回忆,这份材料中的数据是1974年开展“批林批孔”运动时,为加强阶级教育组织全县普查所得。

  2006年,各镇进行抗战损失调研,只查得人口直接伤亡839人,其中死亡737人(不含抗战时期如皋籍牺牲在本地和外地的烈士559人),伤100人(不含抗战时期如皋籍在本地和外地的伤残军人136人),失踪2人;间接伤亡253人,其中被俘捕22人,灾民1人,强征劳工230人。

  由于年代久远,如今健在的当事人、知情人甚少,调研获得的数据较1975年2月南通地区革委会编印的资料上的数据存在较大差距是必然的。考虑到20世纪70年代距抗日战争只有30多年的时间,健在的亲历、亲闻者很多,而且当时群众的政治觉悟普遍较高,所以“2914”这个代表“直接亡”的数据是相对准确的,可以采信。

  综上所述,如皋抗战时期直接亡2914人,直接伤100人(其中不包括抗战时期如皋籍在本地致残军人34人),失踪2人;间接伤亡246人,其中被俘捕22人,灾民1人,强征劳工223人。

  三

  日军肆虐,造成巨大财产损失。

  (一)放火焚毁市镇、乡村,人民的财产遭受巨大损失

  1938年3月19日,日军侵占如城的当天下午,纵火焚毁北门外将军庙一带的民房和如城有名的古建筑文峰阁。

  日军侵占如城后,借口南门外大街狭窄,汽车难以开进,纵火烧南门,从吊桥一直烧到地藏庙,其中明崇祯12年建的大觉庙200多间房屋全被烧光。

  1938年4月23日,日军将白蒲西薄刀池全部烧光。蒲西乡吴中元的老妈妈(时年70多岁)瘫痪3年,坐在猪圈门前,被活活烧死。

  1938年4月30日,日军以喷火器烧毁东门、北门外沿河房屋。在北门外,计烧毁75家店面500多间房屋,在东门外,烧毁贴近城河街头的所有房屋。

  1938年6月7日,日本侵略军100多人“扫荡”丁堰以东地区,至8月21日止,先后纵火7次,烧毁房屋187户2345间,杀死群众21人。

  1938年6月18日,日军再次到薄刀池放火焚烧10多户人家,已被烧过的残物再受重创,化为灰烬。

  1938年9月4日,四十多个日军到长庄乡大石家庄扫荡,烧毁162家300多间房屋。

  1940年1月9日,日军烧毁东门外菩提舍庙宇1座,庙内唐代塑像等极珍贵的文物被付之一炬。

  1942年8月13日,日军到水洞口烧毁村民草房109间、瓦房3间,破拆砖瓦房123间,受害群众45户。

  日军宪兵队还对如皋地方知名人士的住宅进行搜索、破坏。百岁巷的沙倜周,曾在国民党中央任过职,他的住宅全部被烧光。冒家巷的沈卓吾,曾追随孙中山先生办过《中国晚报》,并出任孙中山奉安委员会秘书,日军把他家室内板壁敲下来当柴烧。如皋名贤沙元炳的家中被抄去书籍上万册,其中有唐人手抄佛经和宋版书等珍贵历史文物。

  (二)大肆抢掠

  日军进城的当天下午,就开始在如城的大街小巷挨家挨户搜索抢劫,整个如城,没有一家一店未遭日军的洗劫。其中大店面和大仓库更是派兵驻守。西门和北门的两家典当及恒大、恒昌、春生福、郭子记、福和等店铺损失惨重。泰来面粉厂堆栈的面粉被一抢而空。公裕栈一次被抢走面粉4万多袋、豆饼10万公斤、火腿2万只以及火油等,损失达20万余元。北门外公裕钱庄被抢走银元5000元。

  1975年2月南通地区革委会办公室编印的《日本军国主义对南通地区的侵略罪行和我地区抗日军民抗日斗争情况》资料显示,“如皋县在七年半中被日军烧毁房屋20285间,被烧毁的粮食、衣服、家具、牲畜等生产、生活资料更是无法统计”,“被日伪抢劫的39572户,被绑票的43359人”。

  据2006年调研,如皋沦陷7年半时间内财产损失情况如下:

  1、土地220亩。

  2、房屋5720间(其中瓦房1180间),庙宇7座,学校1所。

  3、树木187棵。

  4、耕牛39条,猪260头,羊40只,鸡206只,鸭9只。

  5、粮食115621公斤。

  6、民船36条,500吨位船1条,100吨位船5条,车蓬4台,油坊器具1套。

  7、柜1只,桌子1张,席子1条,被子8条,象牙筷1把,干草5000公斤。

  8、银元5024块,黄金8两,大鼓1只,花生油300公斤,皮花150公斤,食盐5000公斤,甲鱼2只,鱼25公斤,绑票赎金130.42万元,储备票(中储券)3万元。

  从第2项房屋的损失情况可以看出,财产损失与人口伤亡存在类似情况,我们认为历史数据“被烧毁房屋20285间”是可以采信的,完全可以覆盖此次调研数据。由于历史数据的房屋损失没有具体区分瓦房与草房,我们从此次调研的草、瓦房的比例推断历史数据中的草、瓦房数。

  草、瓦房比例:(5720-1180):1180=3.85:1

  由此可得出,历史数据20285间被毁房屋中,有草房16103间,瓦房4182间。

  20世纪70年代的普查未对除房屋外的其他损失做出结论,只是用“被烧毁的粮食、衣服、家具、牲畜等生产、生活资料更是无法统计”概述,所以尽管此次调研数据不全面,仍使用此次调研数据。

  另据《如皋文史资料(5)》P54-66记载,1942年9月4日,日军抢走耕牛17头,猪4只;6日抢走猪20多头。《日本军国主义对南通地区的侵略罪行和我地区抗日军民抗日斗争情况》资料记载,公裕栈一次被抢走面粉4万多袋(以每袋25公斤计算,为1000000公斤),豆饼10万公斤,火腿2万只以及火油等;北门外公裕钱庄单银元就被抢走5000元;泰来面粉厂堆栈的面粉,被一抢而空(我们取公裕栈被抢的面粉为最小值,1000000公斤)。以上损失在调研数据中未曾反映,应计算在内。因此得出抗战期间如皋财产损失如下:

  1、土地220亩。

  2、房屋20285间,其中草房16103间,瓦房4182间。

  3、树木187棵。

  4、耕牛56条,猪284头,羊40只,鸡206只,鸭9只。

  5、粮食115621公斤,面粉200万公斤,豆饼10万公斤,火腿2万只。

  6、民船36条,500吨位船1条,100吨位船5条,车篷4台,油坊园具1套。

  7、柜1只,桌子1张,席子1条,被子8条,象牙筷1把,干草5000公斤。

  8、银元5024块,黄金8两,大鼓1只,花生油300公斤,皮花150公斤,食盐5000公斤,甲鱼2只,鱼25公斤,绑票赎金130.42万元,储备票(中储券)3万元。

  据《如皋金融志》记载,民国时期与战争年代(1935年~1948年),如皋县境内流通着三种性质不同的纸币,即民国政府发行的“法币”,汪伪政府发行的“中储券”,抗日民主政府发行的“抗币”。1940年新四军东进前,法币为如皋境内流通的主要货币,且币值比较稳定,因此,在计算如皋抗战时期财产损失时以1937年法币为计量单位。

  以下为《如皋金融志》记载的有关主要物资的价格:

  (略)

  “1936年6月20日,黄金每两117元,此后继续上升,至200元左右。”

  “1936年6月,纹银每两1.6元,以后银价渐高,抗战期间约为金价的1%(2元左右)。”

  “银元价在1938年前与法币等值。”

  “1937年前的正常年景,黄豆、大米每斗价格为法币或银元1元,小麦每斗价格为0.8元。”(据老同志回忆,当时如皋地区的1斗为15市斤)

  根据以上参照物的价格,拟定财产损失项目的单价如下(单价:1937年法币):

  由此得出,抗战期间如皋居民财产损失总计6762829.8元,其中土地损失14960元,房屋损失5033768元,树木损失93.5元,禽畜损失4407.5元,粮食损失325718.3元,生产工具损失16822元,生活用品损失77元,其他损失1366983.5元。

  由于资料缺失,日本侵略给如皋社会财产造成的损失未能统计。

  四

  日本帝国主义血腥屠杀无辜百姓,疯狂掠夺如皋经济,给如皋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在长达7年半的时间里,造成直接伤亡3016人,间接伤亡总数246人;损失财产总计6762829.8元(1937年法币),造成的社会秩序破坏涉及方方面面。

  (一)人口急剧下降。

  日军入侵如皋城后,疯狂实施“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尤其是在1938~1939年。2006年普遍调研数据也确切反映了这一事实。1938~1939年直接人口伤亡538人,占调研总数839人的64%。

  据《如皋县志》(1995年6月版)记载,自民国元年(1912年)至1936年,如皋人口呈逐年增长趋势,由1012094人增至1541217人,增长52.28%。1936年,全县共有住户313735户,人口1541217人;1939年共有住户266835户,人口1356905,其中男性人口712374,女性人口644531人;1946年,全县总人口1178193,其中男性人口602470人,女性人口575723人。从1936年至日军入侵初期的1939年,户数减少46900户,人口减少184312人。从1939年至1946年,全县人口减少178712人,其中男性人口减少109904人,女性人口减少68808人。

  根据1912年至1936年的人口增长趋势,加上日军1938年初入侵后大肆烧杀的事实,我们有理由认为1936年至1939年间人口大幅下降的根本原因就是日军的入侵。由此可知,由于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暴行,如皋人口减少363024以上。

  (二)经济秩序紊乱。

  抗战前,如皋正常年景的物价相对稳定。全县沦陷后,货币贬值,物价飞涨。就粮食价格而言,1938~1940年的3年内上涨1倍多,1941年至1945年,粮价步步看涨,有时一天几个价格,形成只涨不跌,卖粮容易买粮难,结果,粮行(店)有的囤积居奇,有的亏损倒闭。粮价涨到最高峰时,1945年上半年,手持伪中储券100万元,买不到1斗米。

  (三)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倒退。

  如皋自古以农业生产为主,民族工商业于民国初期始有发展,诞生了丁堰达阜昌染织公司、如皋火腿制造厂、耀如电厂等一批民族工业企业。然而,如皋沦陷后,由于日军的疯狂掠夺与破坏,民族工业企业大都难以维系,先后倒闭,给原本脆弱的如皋民族工商业以毁灭性打击。

  战争期间,日、伪军增设层层关卡,盘剥勒索,拉伕绑票,破坏青苗,极大地阻碍了全县经济贸易的发展。在敌占区和抗日游击区,日伪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日军为了支持其罪恶的侵略战争,还通过“江北公司”、“合作社”、“洋行”等机构,采取压价统购方法,掠夺大量粮食、棉花等战略物资,并在民间强迫收缴钢铁等物资,导致民不聊生,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倒退。

  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南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如皋市委新闻网 11-05-24

1938年3月19日,如皋沦陷。

1940年7月,新四军东进抗日抵达如皋西乡,在如皋西乡建立县、区抗日民主政权。10月,新四军东进至如皋东乡,接管撤退在东乡的国民党政权。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将通扬运河以西地区划建如西县。

如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抗日民主政府的领导下,先后取得围攻西河湾、水洞口、加力伪军据点和反“清乡”火烧竹篱笆的胜利,在苏中抗战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7月18日下午4点左右,首都师范大学考古勘探队于我市某地块开展现场勘探,发现三枚抗战时期日军留下的迫击炮弹。三枚炮弹出土时,已是锈迹斑斑。首都师范大学考古勘探队在第一时间报警,并向如皋相关部门汇报情况。随后,按照相关规定,如皋防爆队将三枚炮弹运往销毁点进行销毁。

根据《江苏省文物保护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在地下文物埋藏区以外占地面积五万平方米以上的建设工程应当申请考古调查、勘探。该地块开发单位向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提出申请,经批复后,由其委托具有考古发掘资质单位首都师范大学考古勘探队前往如皋,组织实施开展考古调查、勘探工作的。

此次炮弹出土地,旧称老坝头。据《如皋市志》记载:民国27年(1938年),日本侵略军侵占如皋城,将如皋城东门外老坝头打靶场辟为简易军用机场,构建跑道、碉堡等设施。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军利用日本侵略军机场建简易军用飞机场,供小型军用飞机起降。此次出土的三枚炮弹,作为抗战时期日寇侵犯如皋的铁证,已经拍照存档,供后人研究。

  

  

  

  

如皋沦陷和劫难

【如皋沦陷】 1938年3月18日,日军飞机轰炸如皋城,在北门投掷数枚炸弹。国民党军政人员一片恐慌,纷纷撤逃,国民党如皋县政府、县党部、县法院等部门撤往李堡。

3月19日中午,日军没有遭遇任何抵抗,直入如皋城。同一天,日军侵占白蒲、丁堰,接着以白蒲、丁堰为侵略基地,疯狂地向全县扫荡、侵占,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

【日军暴行】 日军在全县大肆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其兽行之残暴罄竹难书。

1938年3月20日,日军出西门下乡扫荡邓园、庆余、夏家庄,杀死农民18人,烧毁房屋100多间。

4月15日,日军下乡扫荡至江安区蒋家庙,烧毁97户民房400多间,烧死4人,打死9人。

4月22日,再次到蒋家庙扫荡、烧杀,一个800多人的村庄,被烧得断垣残壁。

4月23日,日军扫荡白蒲西薄刀池,全庄10多户人家,房屋全部被烧,70多岁的吴老太太被活活烧死。

4月30日,日军守城兵力空虚,为防止中国军队攻城,在日军官佐中上昌、内田、中平等直接指挥下,以喷火器烧毁东、北门外沿河房屋。在北门外,从北吊桥到堂子巷,东达五圣庙(花子街西端),西达于惠等住宅(包括大杂货店谢同泰、大五洋店久成的房屋),计烧毁75家店面500多间房屋;在东门外,烧毁贴近城河街头的所有房屋。一时火光冲天,远在柴湾、东陈等地,都可见到县城方向上空的滚滚浓烟。

5月3日,西大街蓝恒大鞋店老板蓝裕平,混在民夫中出城,在城门口被日军从身上搜出两枚私章,硬说他是中国兵,绑在树上毒打,后割去头颅。

同日,日军再次扫荡白蒲西薄刀池,把农民张文、姜文伯、潘七、管和尚、顾门三等7人抓去,强迫他们自己挖塘、挑水、打浆,然后全部被推下泥塘呛死。

5月11日,在乡下逃难的如城卖大饼的汪凤年进城收账,在城门口被日军从身上搜到卖烧饼的账簿。汪凤年不识字,烧饼账是用红印泥点红点作记号,日军硬说他是中国兵的大官,账薄上的红点是中国兵的数字。汪凤年被抓去用蜡烛烧鼻子,用烧红的钢板贴在身上烫,最后被碎尸七块,扔进老松林饭店后墙灰堆内。

北街木匠张扣林一家逃难下乡,留下徒弟看家,因家里粮食被抢光,徒弟饿得忍不住,跑到体育场抓了一把日军喂马的黄豆充饥,被日本兵发现抓住戳得满身鲜血,然后涂上糖稀,被蚂蚊活活叮死。

6月7日,日军从如皋城出动,经丁堰向东至掘港方向扫荡,在石甸、崔家河一带,大肆烧杀、抢掠,烧毁房屋2345间,杀死群众21人,抢走大批猪、牛。

6月的一天,正是蚕豆收获季节,日军在东门从进城挑粪的农民王进忠身上搜到4粒蚕豆,硬说这是中国兵的联络暗号,把王进忠抓起来.并下令搜查,凡是进城身上带有蚕豆的一律扣押,共抓27人。日军宣抚班长横山震亲自审讯,并施以各种酷刑,终无结果。半月后,日军将其中的25人押至南门外“斗姆宫”,蒙上眼睛,剥光衣服,供士兵当活靶子练刺杀,酿成骇人听闻的“蚕豆血案”。

9月4日,40多个日军到长庄乡大石家庄扫荡,烧毁162家300多间房屋。

1939年夏,日军青木部队从西门外三里庙抓来4名无辜农民,先用竹筷把他们的手指绞断,再用烧红的火钳烫他他们的生殖器,被活活折磨死。

西门外沿河边两个年轻姑娘,遭到日本兵野兽般的摧残。

躲藏在西门章家祠的12名“扬帮”妓女,被日军剥去衣服拍裸体照后,再实施强奸。

伪维持会为迎合日军的兽欲,强抓民家姑娘,在长巷东尾的广雅楼设立“慰安所”供日军官兵肆意奸淫。

日军到磨头镇烧杀时,对妇女先奸后杀,连七十多岁的老太和八、九岁的小女孩也无一幸免。大石家庄有20多个妇女被奸后再遭杀害。

人民抗日武装和群众自发斗争

日军的残暴行径激起如皋军民的极大愤怒,他们同仇敌忾,自发地与日本侵略军展开殊死搏斗。

【人民抗日武装的建立及其抗日活动】 如皋沦陷后,一些曾在国民党血腥镇压下与党失去联系的共产党员和进步分子,纷纷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抗日斗争。

国民党左派分子季恺动员夏堡、卢港,加力、草荡庄等地地主献枪,成立有100多人的如皋人民抗日自卫第二大队,季恺出任大队长,邀请俞铭璜和来自延安薛汉扬任政治指导员。在共产党人帮助下,如皋人民抗日自卫第二大队抗战情绪高涨,先后主动出击攻打葛家桥、八里庄日军据点。

另一支抗日部队是被国民党缴械逃亡到如皋的泰兴人陈玉生领导的抗日游击大队。3月下旬,陈玉生率队收缴国民党张黄港税务所、石庄和西来区公所、江安区常备队及泰兴、古溪警察分局的武器,使游击队扩大到200多人枪,编入张公任的通如右翼指挥部,陈玉生任第三支队第二大队长,活动在如、泰、靖边境。4月16、19、22日,先后在曹家阜、黄家市、季家市一带与日军作战,毙伤日军30余人。7月12日,陈玉生率部袭击季家市,日军弃季家市南逃。

【群众自发的抗日斗争】 1938年9月26日,驻石庄镇的日军大西猛联队长、宫本中队长、笠原特务长和竹村、小林、松井3个小队长,带领日伪军警500多人、狼犬10余只,自五厢庵渡口过渡至河东大石家庄“扫荡”,令船夫顾伯达摆渡。顾伯达决心乘机打击这股日伪军。他与被日军抓来带路的表兄潘生俊一起,先将第一批上船的日军士兵送过了河。在送第二批日军(船上有日军长官7人、伪巡官和警长各1人)至河中心时,将船侧向一边弄翻。顾伯达、潘生俊顺势跳入水中,袭击落水的日伪军官,然后潜水逃离现场。这次船夫抗日行动,共淹死日军联队长、中队长、特务长、小队长和民政长5人,其余3人受伤。第二天,日伪军到大石家庄报复,屠杀群众89人,烧毁房屋300多间。另有18个农民被抓去运送日军尸体和抢掠的物资,到石庄后17人被日军用刺刀刺死(1人假死骗过日军),酿成惨绝人寰的“大石家庄惨案”。

1939年春,丁堰镇农民余三儿见一名日军正在一农户家抢劫,他举起菜刀从背后将日寇砍死。

晏振礽是如皋城里人,日军铁蹄践踏如皋城时,他每天至维持会门前劝说伪维持会人员要爱国抗日,千万不要为虎作伥。一天,晏振礽在北门外遇到日军小酋长,他先是宣读孙中山《总理遗嘱》,读毕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汉奸走狗卖国贼”等口号。敌酋上前抓他,他挥起拐杖向敌酋头上敲去。敌酋凶残地举起刺刀猛刺,晏振礽热血横流,仍大骂不止,直至气绝。

张聪武是南通著名实业家张謇的孙女,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奔走于通、如、扬、泰之间宣传抗日。1938年中秋,她在如皋小马桥镇宣传抗日时,遭到日军包围中弹牺牲,年仅17岁。

开辟如西抗日民主根据地

1940年10月,新四军继续东进至掘港,接管国民党如皋县政府。以通扬运河为界,划运河以西地区建立如西县(运河以东地区仍称如皋县),在卢港建立中共如西县委。

1941年3月,中共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划建苏中区,全区分第二、三、四三个行政区,泰兴中心县委改为苏中区党委第三地委,同时建立苏中行政委员会第三专员公署、苏中军区第三军分区,均移驻至如西周庄头。此后,如西既是如西县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也是苏中三分区党、政、军领导机构的所在地。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如西人民与日军及其伪军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有力地支援了整个苏中地区的抗日战争。

【高明庄战斗】 1941年11月14日,驻黄桥日伪军1000余人和其他两路日伪军对如西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企图将新四军一旅机关和主力部队合围于卢港、高明庄一带聚歼。

一旅避敌锋芒,转移隐蔽,以地方武装与日伪周旋。

日伪军一无所获,准备返回各自据点。一旅旅长叶飞抓住战机,决定打击撤向黄桥的一路日伪军。

下午2时许,当日伪军进入一旅一团设于高明庄的伏击圈时,伏击部队猛烈开火,日伪军且战且退。一旅一团按预定作战计划实施包抄。日伪军凭借水沟和坟地,并依仗装备好、弹药足负隅顽抗,连连发起反冲击,企图突破包围圈。激战至深夜,新四军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毙伤300余人,俘虏日军2人。

此役,创新四军东进后大规模歼日伪军首例。延安《解放日报》对此次战斗作了报道。



日军肆虐如皋纪略

日伪时期的如皋澄江门

【粉碎日伪“清剿”阴谋】 1942年,日伪对三分区及如西实施“清剿”。

2月14日,三分区司令员叶飞亲自指挥一旅二团,进击白蒲近郊伪第七师一部,将其全部击溃,生俘伪连长徐日畅以下100余人,缴获全部武器。在此仗威慑下,19日,驻林梓的伪军200余人,携小炮1门,轻、重机枪各1挺,步枪100余支,向新四军投诚。

3月,日伪军分别从如皋和黄桥出发,进占如黄线,筑据点,修公路,分割苏中三分区中心地带。4月12日,叶飞率一旅二团,对如皋城西伪军新筑的陆家庄据点发起攻击,毙伤伪官兵93人,生俘42人,打破日伪限期修好如黄公路的企图。

4月15日,叶飞又挥师南进,第二次攻打白蒲,歼灭伪三十四师特务团大部及全部伪警察,烧毁日伪的江北公司。

6月23~25日,如西和靖、泰各县党政军发动群众在如皋、如新、靖季、靖泰、城黄各条公路,全面破路、拆桥、割电线,展开反“清剿”斗争。

7月,新四军一旅一团和旅特务营各一部及如西独立团全部,乘敌伪“清剿”部队撤出如西之际,对如黄公路的搬经、芹湖、卢港等日伪据点发起进攻,毙伤伪军70余人,拔除伪军在卢港的临时据点。8月2日,又袭击水洞口据点,给伪二十六师陈才福部以严重杀伤。如西独立团挺进加力据点,摧毁伪三十四师指挥部,俘伪官兵20余人,缴获战马5匹、步枪18支。

【反伪化斗争】 1942年7月,日伪军集结3000余兵力,进入如西抗日根据地,强占水洞口、卢港等地,构筑据点,实行封锁,并经常到据点附近的村庄抢掠、绑票。

如西人民群众在当地党组织的领导和地方武装的支持下,纷纷组织起来自卫。其中,万余人包围西河湾伪军据点和两万余人包围水洞口、加力等伪军据点的斗争在苏中产生较大影响。

8月30日傍晚,驻西河湾据点的伪军到附近的徐家庄绑票。徐家庄联庄会鸣锣报警求援,附近群众一万余人拿着铁叉、铡刀,点着火把,将下乡的伪军赶回据点,并将据点团同围住。伪军迫于群众浩大声势,龟缩于据点不敢动弹。直至第二天上午,伪区长毕继宗被迫走出来答应放人还物,并保证今后不再下乡抢掠、绑票,群众才散去。

9月5日晨,驻水洞口据点的伪军20多人,到大贲庄绑去13名群众,拉走3头耕牛。大贲庄群众鸣锣求援。听到大贲家庄求援锣声,附近石庄、江安、卢港3个区1l个乡的两万多群众,在民兵自卫队率领下,手执农具、刀矛,蜂涌而至,包围了水洞口据点,相持4 个多小时。在相持过程中,群众冲过战壕,拆毁篱笆,夺得伪军长短枪各1支,迫使伪军承诺不再下乡抢劫。在这次斗争中,牺牲民兵1人。

9月26日晨,驻加力据点伪军80余人,分两路到大丁家庄抢劫、绑票,刚接近村庄,就被放哨的民兵发觉。听到报警锣声,邻庄民兵、群众纷纷响应,手持农具蜂拥而至,追赶兜捕。伪军吓得转身向据点逃奔。渡军井、卢港等地二万多群众闻讯赶到,围住加力据点,打死伪军两人。民兵还带领群众,收割电线500余斤,拔电杆百余根。在捣毁据点周围的篱笆时,3名民兵被机枪打伤。如西县抗日民主政府派来的工作人员见到群众情绪急躁,盲目轻敌,而且已有伤亡,便动员大家撤退。这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得到了苏中区党委的表扬。

【反“清乡”斗争】 1943年春,日伪连续“扫荡”、“清剿”均告失败后,部署在四分区(通海地区)实施“清乡”,妄图以所谓“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综合运用军事“清剿”、政治欺骗、编制保甲、特工破坏等手段,彻底摧毁四分区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从点线的占领扩大到面的占领,全面建立伪政权,最大限度地掠夺人力、物力、财务,实现其“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侵略目的。

苏中三分区及如西县军民积极配合四分区军民开展反“清乡”斗争,打击日伪“清乡”力量。

攻打三腰庄桥据点 5月19日,苏中三分区主力一部挺进至白蒲以西地区,强渡大河,进攻日伪三腰庄桥据点,烧毁大部分伪军驻守房屋,毙敌60余人,生俘30余人,缴掷弹筒1个、子弹1000余发、电台1部、电话机3部。此间,驻白蒲的日伪军3次出援,均被击退。

收复李家桥 8月10日,驻白蒲日军40余人与伪军100余人进占如西地区李家桥,遭南通县警卫团猛袭。敌不支溃退时,又遭伏于敌后的部队伏击,日军分队长及上等兵各1名当场被刺死。此役,毙日伪20余人,活捉日军1名,缴轻机枪1挺、步枪8支,收复李家桥。

火烧竹篱笆 日伪为了将“清乡”区四分区与三分区隔离开来,从江南运来大量毛竹,由天生港向北沿通扬运河经平潮、白蒲、林梓至丁堰,再从丁堰向东沿串场河经掘港、南坎抵黄海海岸,构筑封锁篱笆,绵亘200余公里,并封锁沿江、沿海港口,对“清乡”区构成包围圈。

为配合四分区军民的反“清乡”斗争,如西县军民和时属如皋(东)县丁东区军民开展了大规模的火烧竹篱笆战斗。

5月4日,如西县蒲西区游击队和民兵300余人,配合主力部队将白蒲至林梓一线的封锁竹篱笆全部拆毁焚烧。5月16日夜,如西县蒲西、南马塘两区游击队会同如西县独立团率领800余民兵,将通如线丁堰至林梓沿河6公里的封锁竹篱笆全部拆毁焚烧。5月20日,破拆竹篱笆运动在全线展开,外围二万多群众自发参加,一小时内,将平潮至白蒲、丁堰,再从丁堰向东至掘港近100公里的竹篱笆全部拆毁焚烧。烈焰冲天,破竹之声数里可闻。

7月1日,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和“七七”卢沟桥事变,三、四分区军民统一行动,在日伪“清乡”边缘地区动员数万人,于当夜11时,从丁堰向东至南坎、丁堰向南至天生港的150余公里的封锁线上,发起总破拆斗争。使日伪苦心经营3个月的封锁篱笆,一夜之间化为灰烬。

反掠夺斗争 1943年10月,如西全境掀起反日伪掠夺高潮。

10月17日下午,驻石庄伪军孟宪平部1个排20人,到沙家空田绑票。石庄区游击队采取迂回包抄的战术,生俘全部伪军,缴机枪1挺、步枪24支、榴弹50枚、子弹150发。

10月18日,驻新市伪军8人到江安区六圩绑票,江安区游击队将其击垮,救出被绑票的群众2人。后又击退驻张黄港、新市出动增援的伪军,重伤敌2人。

10月22日,如皋城郊林元、蒲东、纪庄、范庄四乡一万多民众举行反掠夺大示威,并开会公决,坚决“不把(给)伪捐,不把(给)伪粮”。11月,日伪在如皋城区四乡夏季征粮尚未结束,又强摊每保55担小麦,并开征秋季田赋每亩8~15元,民众忍无可忍,联合开会决议不送粮草。14日,又举行反掠夺示威大游行,人数达五千之众。

[NextPage]

【反“扩展清乡”】 1944年初,日伪将如西县和时属如皋(东)县的城东地区列为“扩展清乡”范围。为粉碎日伪阴谋,巩固发展抗日民主根据地,苏中三地委、三专署和三分区司令部向全区人民发出反“扩展清乡”斗争的号召。

2月15日,江防支队以远距离奔袭战术,南下猛攻五接桥,生俘伪军54人,毙排长以下4人,伤1人,缴获重机枪1挺、轻机枪3挺、手提机枪1挺、步枪38支、驳壳枪2支、机步枪弹500余发、榴弱100余枚、电话机1部及大量军需品。

3月15日,如西独立团一部及薛窑区队奔袭平潮伪军张谦驻地五接桥、袁三圩据点,歼伪军1个连,缴获重机枪1挺、轻机枪2挺、步枪38支。

4月,如西独立团奔袭陈良坝据点,日伪遭重大杀伤,撤逃回平潮。

4月18日,驻加力伪三十七师一四五团一营向如城调动,如西独立团在谢家甸伏击,全歼其步兵连、机炮连及苏庄的九连,俘伪营长以下200余人。

6月9日晚,如西独立团奔袭新坝据点,次日拂晓进攻,打死日军组长以下10名、伪军100余名,平毁碉堡及防御工事。

6月25日,如西独立团和薛窑区队,在南薛家窑伏击姚家桥据点下乡抢劫的伪军,全歼一个连,毙伪营长。

6月26日,如西独立团及民兵向如皋城西宗家庄、加力两据点发起攻击,如城日伪军1000余人驰援宗家庄、加力据点,刚出城就遭如西独立团伏击,激战4小时,日伪军伤亡100余人。

6月27日,如西独立团在薛窑地区伏击田家埠下乡抢粮伪军,毙排长以下18人,俘40余人,缴轻机枪4挺、步枪40余支、短枪3支。

7月3日,江安区游击队带领民兵基干队,攻打新市伪据点,击毙伪区长、区队副及伪军15名,缴获机枪1挺、步枪13支、短枪2支、子弹300余发、手榴弹和地雷300多枚。

7月11日,三分区特务团和如西独立团向沿江重镇、日伪最大的据点--石庄据点发起进攻。战斗从半夜11时开始,至12日上午8时结束,占领全镇日伪所有碉堡及所有工事、营房,全歼伪军二个连,活捉伪区长张玉华、伪连长沈家桂及官兵150余人。位于石庄东南的新生港和薛窑田家埠据点的伪军,闻风相继撤逃。

7月16~17日,驻吴窑、张黄港伪军也在抗日武装连续攻克据点的威胁下,全部撤逃。三分区特务团和如西独立团又挥师向如西县东南边境进发,攻打新坝、老坝两据点,日伪军两次增援均被击溃。此战计毙日军伍长以下8人,伪副团长以下30余人。

7月27日上午,盘踞丁堰镇的日伪军窜到南马塘区复兴乡一带骚扰,南马塘区区长顾辛农亲自率领区队前往阻击,不幸中弹牺牲。区队发起猛攻,毙日伪军7人、俘3人。

9月7日,日军100多人、伪军50多人押运10多条装有棉花、大米的木船,由通扬运河开往南通。城东区队于东陈南边的徐家湾袭击日伪军,仅7分钟即解决战斗,击毙日军小队长以下40多人,缴获新捷克机枪1挺、三八式步枪数支、掷弹筒1个。这次战斗胜利,受到苏中四分区陶勇司令员的通令嘉奖。

同月,四分区部队攻克丁堰据点,俘伪团长以下600余人,缴获轻机枪17挺、步枪380支、电台1部。

从日伪1943年4月对四分区开始“清乡”,至1944年10月反“清乡”斗争结束,如西县党政军民积极支援配合四分区反“清乡”斗争和“扩展清乡”斗争,不仅保住了根据地,还进行局部反攻,攻克18个据点,收复永安沙和49个沦陷乡,使20多万群众得到解放,取得反“清乡”和反“扩展清乡”的全胜。

【伪军纷纷起义】 在全国抗战形势的影响和如西抗日军民的强大军事、政治攻势下,如西地区的伪军纷纷举旗反正。

1944年1月5日,打入伪三十四师的中共地下党员施亚夫率部300余人起义,回到如西抗日根据地。

2月7日,驻薛窑的伪三十师特务二营营长薛仕杰率1个营200多人起义。

7月16日,新市据点伪军连长于海江,与中共江安区委商定内外配合,迫使伪十二区区长就范,率部携械起义。

7月30日,驻永安沙的伪如皋保安第四中队长、中共秘密党员王宝树率全队150多人起义。

如西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如西县抗日民主根据地,自1940年新四军东进黄桥后创建,在三分区党委和如西县委的领导下,根据地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被誉为“苏中小延安”。

实行参政会制度。如西县先后召开三届参政会和三届二次扩大会,团结了大批知名人士和开明绅士,发挥了他们的积极作用,推动了民主政权的建设,巩固和发展了根据地。

改造基层政权,实行新乡制。1942年夏,在江安区陈堡乡实行新乡制试点,废除保甲制,民主选举村政权。1943年,如西根据地普遍进行民主改造实行新乡制,政治气氛空前活跃。据当时苏中三地委机关报--《江潮报》载:整个如西盛况空前,为了争取公民权,申请更正与提起选举诉讼者日有数十起。为了怕失去公民资格,好些坏人立时改邪归正。全如西从1942年夏试点,到1944年9月,共有64个乡实行了新乡制,占50%多,没有实行新乡制的乡也进行了“人事改造”。通过选举和“人事改造”,撤换了大批不称职的,贪污浪费的,以及脱离群众、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僚主义者,选出了为人正派、办事公正、作战勇敢,骨气最硬的乡长。

建立各种抗日群众组织。如西抗日民主根据地先后成立了农抗会、妇抗会、青抗会、雇工会,广泛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参加抗日斗争。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地缴纳公粮,青壮年积极报名参军,妇女积极做军鞋支援前线。据统计,1941~1942年,日伪军向如西根据地实施“扫荡”、“清乡”约10次,每次都被如西军民粉碎。至1943年底,如西县抗日民主根据地共扩展为10个区、126个乡,总人口达70万。

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1942年,如西抗日根据地实行精兵简政,全县共精简近300人,其中行政干部51人,勤杂人员16人,税务干部100人,乡通讯员80人,每月节约公粮1.2万公斤、津贴费1万元。当时,如西正逢灾歉,县政府主动根据灾歉情况,分别减1~3成征收公粮。在国民党保安部队驻扎如西地区时,苛捐杂税名目繁多,每过他们所设的一道税卡就要交一次税。到日伪统治时,苛捐杂税就更多了。据1942年12月21日对江安区百新乡的调查,全乡12个保,经常在这里川流不息的收捐收税的就有西来、新市、七号桥、五号桥、七圩桥、张黄港等6个据点的伪军,每月公摊的伪捐有20多种,人民群众苦不堪言。而在如西根据地,人民群众除了需缴纳两季公粮,全解放区从南到北,只收一道捐税。当时,在如西工作的史白同志,看到如西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欣欣向荣景象,激情创作歌词一首《别处哪儿有》:“千条船啊万条船,千条万条来往象穿梭;布朝北呀米朝南,朝北朝南只报一道捐。除了解放区,别处哪儿有。”后来,这首歌词经音乐家沈亚威谱曲,首先在如西唱开,很快唱遍全国。

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战略反攻】 1944年10月,如西反“清乡”和反“扩展清乡”胜利结束。除如皋县城、磨头及如黄线等据点仍被日伪所盘踞外,其余乡村都已解放。时属如皋(东)县的丁堰、城东地区,仅剩东陈、林梓、白蒲等日伪据点。

11月10日开始,日伪又集结兵力先后侵入如西的石庄、季家市、新生港、永安沙等地,丁堰镇也再度沦陷。

日伪重新占领这些地区后,即进行局部“扫荡”,同时修复通如、如新、如黄等公路,进行割据、封锁。

1944年11月21日,重新占据石庄的日伪军280余人向北“扫荡”如西抗日根据地。如西独立团于岔林港、大小腰庄组织拦截,毙伤日伪军60余人,日伪军不支,向如皋城方向逃窜。

1945年2月9日,如皋(东)县警卫团反击下乡“扫荡”的东陈日伪军1个排,活捉伪军22人,其中连副、排长各1人,缴获机枪1挺、步枪18支。

3月10日,如黄线日伪军100多人下乡抢粮,卢港区队在西黄乡迎击,毙伪军4人。

3月17日上午,驻磨头的日伪军至东陶庄“扫荡”,遭如西独立团一、二连与车马湖区队袭击,歼日军伍长以下7人,活捉3人,缴获轻机枪1挺、步枪10支。敌向磨头据点逃跑时,又被二连和车马湖区队截获大部,仅有少数逃回据点。

3月18日,刘家渡据点伪如城保安大队新编第四中下乡“扫荡”,行至小马坪,遭到车马湖区队伏击,中队长印维民及伪军3人被击毙。

3月30日,丁东区游击队伏击丁堰据点的伪军,击毙8人,生擒7人。

4月18日晨,如西独立团在如黄线谢家甸伏击伪三十七师驻加力的一四五团第一步兵连、枪炮连,活捉伪营长以下2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各3挺,小炮4门,步枪300余支,驳壳枪5支,炮弹100余发,子弹1万余发,电台1部。

4月20日,三分区部队于如黄线芹湖、分界间设伏,俘伪团副王光荣及伪军48人,缴机枪1挺、步枪40余支。

5月2日,度军井区六窑乡民兵集合数百人围攻宗家庄伪据点,伪军逃往如皋城,伪据点碉堡工事被平毁。

6月9日,丁东区游击队在内线的配合下,袭击柴湾镇,捣毁伪区署,烧毁伪营部及哨楼4个,救出被绑架群众40余人,击毙作恶多端的伪便衣队长和伪军40多人,缴获步枪25支。

7月7日,如皋(东)县警卫团一部再次袭击柴湾,捣毁伪二十二师一○二团二营营部和伪突击队,毙伪情报主任、伪乡长10余人、伪军20余人,缴获步枪20余支,解救被绑票的群众50余名。

【收复如皋城】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字投降。但驻如皋城的伪独立十九旅旅长孔瑞五和伪如皋保安大队长孟宪平率3000多伪军负隅顽抗,拒绝向新四军和抗日民主政府缴械投降。

苏中主力部队在相继解放泰兴、兴化和逼退海安、曲塘日伪之后,迅速向南挺进,收复如皋城。为配合主力作战,如西、如皋(东)泰兴组织武装民兵和群众,参加围困如皋城。

9月15日午夜,三县地方武装和万余民兵浩浩荡荡直抵如皋城下。18日下午4时,苏中主力部队开抵攻城前线。21日凌晨1时,攻城部队从四门同时发起总攻,至下午1时,收复如皋城,全歼驻城伪军,活捉孔瑞五、孟宪平。

延安《解放日报》报道如皋解放的新闻中写道:“这次围攻如皋城的特点是万余民兵配合主力,进行了密不通风的围攻。”苏中特务旅旅长刘飞赞扬说:“这种声势浩大的群众参战,我只有在苏维埃时期才看到过。”

【如皋全境解放】 在围攻如皋城的同时,苏中四分区军民配合攻城战斗,于9月20日围攻丁堰镇,歼伪保安大队朱开治部一部、伪独立十九旅一部,俘团副2名、营长2名、副营长2名及其以下官兵600余人。缴轻机枪17挺,掷弹筒、小炮14门,步枪380余支,电台1架,收音机1台,自行车4辆。

9月21日,驻磨头和西河湾的伪军以及驻白蒲、林梓的伪保安大队朱开冲部窜逃南通城。至此,如皋全境解放。

据统计,如皋沦陷7年半,全县人民(包括城东、白蒲等区)蒙受巨大的损失和苦难:被杀害2905人,被烧毁房屋20285间,被抢劫39572户,被抓或绑票43359人,被奸淫妇女无法统计。另据如城镇统计:如城沦陷前人口5万多人,沦陷后仅剩3万人;沦陷前全城商店1200户,沦陷后仅剩800户。

如皋虚拟货币骗局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