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流通量规律,纸币的含金量
一、国家货币流通量有多少
1、问题应该是我国货币流通量有多少?
2、笔者认为基础货币是全部的流通的货币,这意思是货币只要是发行了,就视为流通了。因为无法确定货币中有多少没有流通(被窖藏)。
3、近些年我国的基础货币数量在32万亿元-33万亿元之间或左右。
4、实际被统计的可以流通的货币是M1。这里有重复计算的部分(贷款后产生的)。
二、简述货币流通量规律的内容
1.货币流通是指货币不断地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在买者和卖者之间运动。货币流通以商品流通为基础,并服务于商品流通。
2.基本要求: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
3.商品价格总额等于各种商品数量和各自价格的乘积之和。货币流通速度是指一定时间内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周转次数。
三、人民币的流通量是根据什么计算的
1、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需要多少货币,主要取决于:
2、①商品交换规模。也就是一个时期内进行交换的商品价格总额,它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即商品的数量和各种商品价格的乘积。假如价格已定,流通的商品量愈大,需要的货币量也愈大。如果投入流通的商品量是已定的,那末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取决于商品的价格水平。价格愈高,所需要的货币量也就愈多。所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总是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也就是同商品数量和商品价格这两个因素的变化成正比。
3、②货币流通速度,也就是同一货币在一定时期内转手的次数。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例:即货币的流通次数增加,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减少;货币的流通次数减少,货币量就会增加。正是由于货币流通速度这一因素的作用,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总是小于商品的价格总额。
4、因此,商品流通中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5、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次数=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6、可以看出,根据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物价水平和社会商品可供量同流通中的货币必要量成正比;而货币流通速度同流通中的货币必要量成反比。
7、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是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提出的。在不兑现的纸币流通条件下,因纸币本身没有内在价值,过多的纸币也不会自动退出流通。因此,在社会商品可供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一定时,流通中的纸币数量倒决定了一般物价水平。
8、根据这一规律,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
9、但影响流通中货币量的这三个因素可以依不同方向、不同比例发生变化。因此,待实现的价格总额以及受价格总额制约的货币流通量,也可能有多种多样的组合。在商品价格不变时,由于流通的商品量增加,或者货币流通速度减慢,或者这两种情况同时发生,货币流通量就会增加。反之,由于商品量减少,或者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货币流通量就会减少。在商品价格普遍提高时,如果流通的商品量依相同比例减少或流通的商品量不变,而货币流通速度依相同比例增加,货币流通量就会不变。如果商品量的减少或货币流通速度的加快比价格的上涨更为迅速,货币流通量就会减少。在商品价格普遍下降时,如果商品量依相同的比例增加,或货币流通速度依相同的比例减慢,货币流通量仍会不变。如果商品量的增加或货币流通速度的减慢比商品价格的跌落更为迅速,货币流通量就会增加。
10、货币流通量取决于商品价格总额与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这一规律也可以表述如下:已知商品价值总额和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流通中的货币量取决于货币本身的价值。这就是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量是由它自身的价值决定的。
四、为什么货币流通量是货币流通的总规律
1、货币流通有自身的规律,不能随意发行。市场上需要的货币流通量必须以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前提。货币的发行量与市场上待售商品的数量乘正比,与商品的价格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2、如果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反之则会给经济发展带来麻烦。
五、货币流通公式
货币流通量总公式可表示为:M=PQ/V,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平均流通速度即如果以M表示流通市场货币需求量,Q表示可供商品总量,P表示单位商品价格,V表示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则货币需求量公式可表示为:M=PQ/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