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概念
一、货币政策工具及运用
1.常规工具:中央银行所采用的、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扩张与紧缩产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响的手段。
2.选择工具: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信贷或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而采用的工具,以某些个别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活动或整个商业银行资产运用也负债经营活动为对象,侧重于对银行业务活动质的方面进行控制。
3.补充工具:中央银行有时还运用一些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对信用进行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
4.新工具:通过资产抵押的方式向中央银行申请授信额度的一种更加直接的融资方式。由于常备借贷便利提供的是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一对一”的模式,因此,这种货币操作方式更像是定制化融资和结构化融资。
二、从理论上讲 货币政策是一种什么的金融政策
1、货币政策是一种以调控货币供应量来影响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的金融政策。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央行可以影响利率,进而影响经济中的投资和消费行为。
2、例如,当央行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利率往往会下降,这将鼓励企业和消费者借入更多资金进行投资或消费。
3、反之,当央行减少货币供应量时,利率往往会上升,这将减少企业和消费者借入资金的意愿,从而抑制投资和消费。
三、我国现在实行的是什么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1、我国现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保持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积极的财政政策。2015年,中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在经济处于“三期叠加”和新常态阶段,政府稳健的宏观政策、灵活的微观政策、社会政策托底的总体思路,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实现了经济稳定增长与推进结构调整的平衡,保持了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中央政府稳步推进经济体系市场化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型,打破了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管制和垄断,促进了要素市场化,支持了私有经济发展,推动了教育与研究改革、鼓励人力资本投资,提升了要素生产率水平。
3、稳健的货币政策。2015年,央行审视“新常态”的阶段性含义与特征,长远且动态的看待金融稳定和系统性风险问题,在加快结构转型和缓解增长过快下行之间取得了平衡。总体来看,受货币政策宽松推动,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放缓速度慢于之前预期,但是其他一些因素的负面影响超出预期,最重要因素是在房地产下行和传统的采矿、制造业去产能周期中,国内银行体系出现了自主性信用收缩。因而,依然维持之前的经济预测,GDP同比增速由2014年的7.2%回落至2015年的6.9%。
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使用的前提条件
1、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两种:
2、在经济萧条时期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刺激社会总需求,加快经济复苏
3、在经济高涨时期,则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以减少社会总需求,延缓经济危机的来临。
4、货币政策也分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5、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6、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五、货币政策的手段有哪些
7、直接信用管制。最核心的就是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通过上述手段吞吐货币,来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稳定。即达到物价相对稳定,经济增长、人们投资热情不减等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