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
一、凯恩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含义、作用路径及特点
1、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通过货币供给的增减影响利率,利率的变化则通过资本边际效益影响投资,而投资的增减进而影响总支出和总收入,这一传导机制的主要环节是利率。
2、与凯恩斯学派不同,货币学派认为利率在货币传导机制中不起重要作用,他们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直接影响支出,然后再由支出影响投资,最终作用与总收入。
3、货币主义者认为在短期,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会带来产出的改变,但在长期,则只会影响物价水平hlm
二、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则强调货币供应量变动直接影响名义国民收入。
2、货币学派认为,利率在货币传导机制中不起主导作用,而是货币供应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中发挥着直接作用。
3、(2)货币供应量对名义收入的具体影响过程如下所述:
4、M→E表示的是货币供应量的变化直接影响支出。其原理是:
5、①根据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有其内在的稳定性。
6、②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中不包含任何的货币供给因素,因而货币供给的变动不会直接引起货币需求的变化;至于货币供给,在现代货币制度中由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主义将其视为外生变量。
7、③当作为外生变量的货币供给改变,比如增大时,由于货币需求并不改变,公众手持货币量会超过他们愿意持有的货币量,即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要量,从而公众将多余的货币用于购买各种资产,既包括金融资产,也包括实物资产,公众支出增加。
8、E→I表示的是变化了的支出用于投资的过程,货币主义者认为这是对资产结构进行调整的过程。过程如下:
9、①超过意愿持有的货币即大于既有需求的货币供给,或用于购买金融资产,或用于购买非金融资产,直至进行人力资本的投资。这样将改变金融市场、商品市场,乃至人力资本市场的均衡。
10、②货币持有者对金融资产、非金融资产以及人力资本的投资会引起这些资产相对收益率的变动。如果投资于金融资产偏多,金融资产市值上涨,受益相对下降,从而会刺激对非金融资产的需求;如果对非金融产品投资增加,也就是说产业投资增加,那么既可能促使产出增加,也会促使产品价格上涨。
11、③上述过程的结果必然会引起资产结构的调整,而在这一调整过程中,不同资产的收益率又会趋于相对稳定状态。
12、由于M作用于支出E,导致资产结构调整,并最终引起收入y的变动,这一变动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实际产量的变化,又有多大比例反映在价格水平上呢?货币主义者认为,货币供给短期内对两方面均可发生影响;但就长期来说,则只会影响物价水平,即货币是中性的。
13、(3)与凯恩斯学派强调利率在货币传导机制中的作用不同,货币学派强调的是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该学派认为,货币政策的影响主要不是通过利率间接来影响投资和收入,而是因为货币供应量超过了人们的意愿持有量,从而直接地影响到社会的支出和货币收入。
三、利率变化传导效率是什么意思
1.金融业内传导:是指利率的变化在金融主体和变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例如利率的变动会引起资本流向的变动、进而引起汇率的变动;一个国家利率的变动会引起其他国家和地区利率的相应变动等。
2.跨业传导:是指利率的变动在引起金融业内各变量和主体相互作用和影响,在金融业内传导并形成一定力量之后,会通过汇率机制、价格机制影响其他行业、产业和地区。
四、凯恩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含义、作用路径及
1、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通过货币供给的增减影响利率,利率的变化则通过资本边际效益影响投资,而投资的增减进而影响总支出和总收入,这一传导机制的主要环节是利率。
2、与凯恩斯学派不同,货币学派认为利率在货币传导机制中不起重要作用,他们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直接影响支出,然后再由支出影响投资,最终作用与总收入。
3、货币主义者认为在短期,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会带来产出的改变,但在长期,则只会影响物价水平hlm
五、在研究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时,应当以哪一变量的选择为中心
1、我觉得,在研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时,主要从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两个变量来入手。
2、货币政策传导的过程是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再到金融市场,最后到企业。那么,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这两个变量就成为决定金融宽松或者紧缩的主要因素。
3、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贷款给商业银行,这个贷款的利率就是基准利率。基准利率的高低影响金融市场的利率。商业银行贷款给企业,利率肯定要高于基准利率,它才能有盈利。加息和减息直接影响市场的资金价格,进而影响金融市场的宽松或者紧缩。达到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目标。
4、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商业银行吸收的公众存款,中央银行规定一个比例缴存中央银行,其余的才可以作为贷款发放。存款准备金率越高,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就越少,反之则越多。所以,中央银行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决定提高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来调节市场的资金量,达到宏观调控目标。
5、过去,中央银行还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额度,来调节市场资金流动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这种手段用的比较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