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的局限性,总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局限_币圈资讯_鼎鸿网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总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局限

kk 0

一、说明货币政策的含义及局限性

②在竞争性部门中,政府投资效率不如民间投资,影响社会总投资效率。

③长期使用财政政策会抑制民间投资积极性。

①货币政策影响利率必须以货币流动速度不变为前提。

②通胀时紧缩的货币政策比较有效,而通货紧缩时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

③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影响政策效果。

二、货币主义的局限性和借鉴意义

1、第一,货币政策在通胀下效果显著,但在通货紧缩时由于流动性陷阱的影响,效果有限。

2、第二,从投资来看,货币政策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先在货币市场上影响利率水平,其次在产品市场上引起一系列的变化。但这是有前提的,即货币流通速度不变。货币流通速度加快,意味着货币需求增加,反之,货币需求减少。例如如果央行货币供给增加一倍,但流通速度也增加一倍的话,政策就是无效的。

3、第三,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也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中国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为大约两个季度,两个季度前旨在抑制通胀的政策,如果两个月后市场表现为紧缩,则会雪上加霜。

4、第四,其效果还要受开放程度的不同。开放程度越大,外国资本对本国的影响就越大。无论实行哪种货币制度(浮动或固定),都会使原先的货币政策大打折扣。

5、(一)把握好货币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一种货币现象”,阐明了货币供应量的重要作用,这一命题对如今的经济发展仍然颇有启示。其一,可适当关注单位产量的货币存量,而不仅仅是货币的总存量。其二,充分考虑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此外,要确保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一方面,经济发展要求一定增量的货币投入来保证新增加的商品流通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要避免超经济发行的财政赤字发行带来的通货膨胀的后果。

6、(二)适当提高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当前中国正处于转型阶段,需要央行与其他政府部门合作推动改革。如果央行和监管机构完全独立,便很难有效地进行沟通,从而很难有效协调推动改革的政策的实施。然而,提高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又有着重要的意义,高度独立的中央银行有利于提高人们对其信任度,从而稳定人们对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预期。

7、(三)协调使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货币主义的理论特色之一就是“单一规则”。1979年,美国在通胀率高达13%的境况下采用了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然而最终GDP停滞,失业率上升,稳定的货币供给政策被抛弃。同年,英国政府开启了货币主义的政策实验,同样导致了失业率的上升和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同样,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停滞膨胀”则表明凯恩斯政策的单一使用同样会失灵。以上历史实践证明,货币主义的稳定货币供给的“单一规则”政策,以及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扩大总需求的财政政策都无法完全独立地起到稳定物价,避免经济波动,实现经济长期增长的目标。

三、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内容、措施结果

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称“三大法宝”。

2、⑴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效果:①即使准备率调整的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②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都是以存款准备金为基础;③即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④即使存款准备金维持不变,它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局限性:①法定存款准备率调整的效果比较强烈,致使它有了固定化的倾向;②存款准备金对各种类别的金融机构和不同种类的存款的影响不一致,因而货币政策的效果可能因这些复杂情况的存在而不易把握。

3、⑵再贴现政策: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做的政策规定。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时再贴现率的确定与调整;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效果:①再贴现率的调整可以改变货币供给总量;②对再贴现资格条件的规定可以起到抑制或扶持的作用,并能够改变资金流向。局限性:①主动权并非只在中央银行,甚至市场的变化可能违背其政策意愿;②再贴现率的调节作用是有限度的;③再贴现率易于调整,但随时调整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使商业银行无所适从。

4、⑶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效果:①主动性强,它可以按照政策目的主动进行操作;②灵活性高,买卖数量、方向可以灵活控制;③调控效果和缓,震动性小;④影响范围广。局限性:①中央银行必须具有强大的、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金融实力;②要有一个发达、完善的金融市场,且市场必须是全国性的,市场上证券种类齐全并达到一定规模;③必须有其它政策工具的配合。

四、为什么货币政策不能促进财政收支平衡

1、货币政策和财政收支平衡是两个不同的政策工具,它们的目标和手段也不同,所以货币政策不能直接用来促进财政收支平衡。

2、货币政策主要由央行制定和执行,其主要目标是稳定物价和宏观经济稳定。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央行通过调整利率、调控货币供应量、参与国债市场等手段来影响货币市场和金融市场,从而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通常采取长期、中期的观察周期,并往往需要较长的实施时间才能发挥作用。

3、相比之下,财政政策主要由政府制定和执行,其主要目标是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促进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以及债务和赤字政策来对经济进行直接干预。财政政策的实施通常具有较短的时效性和较明显的直接效果。

4、将货币政策用于促进财政收支平衡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首先,货币政策的影响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而财政收支平衡可能需要更迅速的调整。其次,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影响金融市场来传导,而不直接影响财政收支的决策和执行。因此,直接依靠货币政策来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可能效果有限。

5、最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之间通常需要相互协调和配合,以实现综合性的宏观经济调控。这意味着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宏观经济的稳定和通胀控制,而不是直接用于促进财政收支平衡。

6、因此,虽然货币政策和财政收支平衡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相关的关系,但直接将货币政策用于促进财政收支平衡的效果往往有限。

五、凯恩斯货币流通理论

凯恩斯的货币流通理论主要包括其流动性偏好理论和货币政策主张。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由三种动机驱动: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而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则取决于市场利率。因此,货币总需求与收入水平及市场利率存在函数关系。凯恩斯认为,在经济不景气时,货币政策应采取扩张性措施,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经济增长。同时,他也强调财政政策的重要性,主张政府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减税等措施来刺激总需求。凯恩斯的货币流通理论对现代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经济周期的波动。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总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局限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