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货币跟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的特点)
一、基础货币和货币存量的区别
1、基础货币又被称为高能货币,它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公众持有的货币。货币存量也被称为货币供应量,是指某一时点,银行体系之外由政府机构、各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持有的现金。
2、这两个概念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央银行能直接控制基础货币数量,而货币存量简单的说就是实际流通的货币,它数量是一种市场行为反映,是中央银行无法控制的。
二、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影响)
1、货币供给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客观存在着数倍扩张(或收缩)的效果或反应,这即所谓的乘数效应。
2、货币乘数主要由通货—存款比率和准备—存款比率决定。
3、通货—存款比率是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
4、它的变化反向作用于货币供给量的变动,通货—存款比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通货—存款比率越低,货币乘数越大。
5、准备—存款比率是商业银行持有的总准备金与存款之比,准备—存款比率也与货币乘数有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三、名义和实际货币供给量的区别
1、名义货币是用来流通的物件总称,而实际货币是用来流通的物件本身。
2、名义货币:现实流通的,单位名称虽然不变但其单位所含实际价值量不断改变的货币。
3、名义货币就是法定货币,而实际执行货币功能的商品远远不只有法定货币。
4、实际货币:有形货币,是指具有一定形状和印记的货币。
四、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情况下,货币乘数越大,货币供应量就越大还是越小
货币乘数是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扩张关系的数量表现,即中央银行创造或缩减一单位的基础货币,能使贷币供应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货币供应量是由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共同决定的。 M表示货币供给量,B表示基础货币,K表示货币乘数,则货币供给的基础模型为:M=B*K
五、如何理解“基础货币与存款货币是一种源与流的关系”
1、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的基础货币,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源与流的关系。中央银行虽然不对一般企事业单位贷款,从而不能由此派生存款,但却掌握着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源头——基础货币的提供;商业银行作为直接货币供给者,其创造存款货币的存贷活动,从而能提供的货币数量,均建立在基础货币这个基础之上。
2、当经济中已有的基础货币已最大限度地为商业银行所利用,并创造出多倍存款货币,却仍然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时,惟一的办法是靠中央银行创造、补足基础货币。实际上,随着社会扩大再生产的不断发展,新的基础货币不断被中央银行创造出来,又经商业银行体系不断创造出满足经济需要的货币供给量。
3、中央银行使基础货币数量发生变化的资产业务有:(1)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债权规模与基础货币;(2)中央银行对财政的债权规模与基础货币;(3)外汇、黄金占款规模与基础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