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有哪些主要手段
一、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分别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1、狭义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
2、广义货币政策: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
3、(包括金融体制改革,也就是规则的改变等)两者的不同主要在于后者的政策制定者包括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他们往往影响金融体制中的外生变量,改变游戏规则,如硬性限制信贷规模,信贷方向,开放和开发金融市场。
4、前者则是中央银行在稳定的体制中利用贴现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达到改变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的目标。
5、目前中国实行的是: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
6、货币政策是通过政府对国家的货币、信贷及银行体制的管理来实施的。
7、货币政策的性质(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以及货币、产出和通货膨胀三者之间联系的方式)是宏观经济学中最吸引人、最重要、也最富争议的领域之一。
8、一国政府拥有多种政策工具可用来实现其宏观经济目标。
9、其中主要包括:(1)由政府支出和税收所组成的财政政策。
10、财政政策的主要用途是:通过影响国民储蓄以及对工作和储蓄的激励,从而影响长期经济增长。
11、(2)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执行,它影响货币供给。
12、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
13、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两种。
14、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
15、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
16、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
17、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
18、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
19、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中央银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
20、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采取的政策手段。
21、货币政策是涉及经济全局的宏观政策,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分配政策和外资政策等关系十分密切,必须实施综合配套措施才能保持币值稳定。
22、根据央行定义,货币政策工具库主要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再贷款或贴现以及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等。
23、从学术角度,它大体可以分为数量工具和价格工具。
24、价格工具集中体现在利率或汇率水平的调整上。
25、数量工具则更加丰富,如公开市场业务的央行票据、准备金率调整等,它聚焦于货币供应量的调整。
二、实施什么健全经济政策协调机制
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健全经济政策协调机制。
三、什么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1、积极的财政政策指的是政府部门运用财政收支与调节税款直接刺激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是有其特定的经济社会环境和政策涵义的。
2、稳健的货币政策指的是国家央行为完成一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目标,而对货币供给量与银行信贷量开展调整与操纵,所实行的基本方针与相对应的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
3、积极的财政政策并不是一种政策种类,反而是一种政策措施选择。是就政策功效大小的比较意义来讲的,对经济增长发挥更为直接、更加积极地推动和带动作用,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
4、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是指依据经济发展转变的预兆来调节政策趋向,当经济发展发生衰落征兆时,货币政策偏向扩张;当经济发展发生过热时,货币政策偏向缩紧。最后体现到消费水平上,便是维持消费水平的基本平稳。
四、在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调控和财政、货币政策实践的演变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1978—1991年为第一阶段,即对传统计划经济旧体制的改革阶段,中国处于短缺经济状态,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治理通货膨胀,采用的主要是行政和计划办法,开始引进财政、货币政策的概念和做法。这一阶段经历了1978—1981、1982—1986和1987—1991年三次经济波动,采取了1980—1981年的调整、1986年“软着陆”,以及1980—1990年的“治理整顿”和“双紧”政策。
1993—2004年为第二阶段,即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阶段,短缺经济逐渐结束,在有些方面出现过剩现象,又存在出现通货紧缩的可能,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由原来的一直接的行政和计划手段为主,发展成为以经济、法律等间接手段为主,辅助以必要的行政、政府投资等直接手段,财政货币政策的作用越来越大。其间经历了1993—1996年的通货膨胀,1997—1998年的亚洲经济危机,1992—2002年的通货紧缩,以及2003—2004年的局部过热。相继采取了1993—1997年的紧缩和适度从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1998—2003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和文件的货币政策,以及2004年以来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五、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政策方向
1、一是坚持稳中求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强化政策协调协同,落实好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政策措施,加强逆周期调节,做好政策储备,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分批出台针对性更强和力度更大的政策措施,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为经济持续向好打下坚实基础。
2、二是坚持自立自强,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锻长板、补短板,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更多支柱产业,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