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改革措施 货币政策供给_币圈资讯_鼎鸿网

货币政策改革措施 货币政策供给

kk 0

一、新中国新币制改革特点

中国货币政策是中国货币当局为了达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管理和调节货币与信用的政策。它同样由最终目标、政策工具、操作指标、中介目标等因素构成。中国的货币政策,随中国的政策与发展实践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有中国特色。

二、印度货币改革的具体做法

1、废除大面额卢比:2016年11月,印度政府宣布废除500卢比和1000卢比的纸币,旨在打击伪钞和走私活动,缩小黑市规模,鼓励市民使用电子支付等非现金支付方式。

2、采用通胀目标制:2014年,印度采用通胀目标制,作为制定货币政策的主要依据,以实现价格稳定和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

3、建立利率走廊:2000年,印度央行设立流动性调整工具(LAF),使其能够使用回购和逆回购利率作为关键的政策信号利率,继而形成针对隔夜货币市场利率的利率走廊。

4、这些措施旨在提高印度金融体系的效率和稳定性,并促进经济发展。

三、在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调控和财政、货币政策实践的演变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1978—1991年为第一阶段,即对传统计划经济旧体制的改革阶段,中国处于短缺经济状态,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治理通货膨胀,采用的主要是行政和计划办法,开始引进财政、货币政策的概念和做法。这一阶段经历了1978—1981、1982—1986和1987—1991年三次经济波动,采取了1980—1981年的调整、1986年“软着陆”,以及1980—1990年的“治理整顿”和“双紧”政策。

1993—2004年为第二阶段,即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阶段,短缺经济逐渐结束,在有些方面出现过剩现象,又存在出现通货紧缩的可能,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由原来的一直接的行政和计划手段为主,发展成为以经济、法律等间接手段为主,辅助以必要的行政、政府投资等直接手段,财政货币政策的作用越来越大。其间经历了1993—1996年的通货膨胀,1997—1998年的亚洲经济危机,1992—2002年的通货紧缩,以及2003—2004年的局部过热。相继采取了1993—1997年的紧缩和适度从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1998—2003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和文件的货币政策,以及2004年以来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联系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财政政策主要由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济活动,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货币政策则由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刺激经济增长: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或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而货币政策则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影响投资和消费需求,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2.控制通胀: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影响总需求,进而对通胀产生影响。货币政策则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控制通胀,通过影响货币的购买力来影响物价水平。

3.维护经济稳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可以用来维护经济的稳定。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整政府支出来平衡经济周期的波动,而货币政策则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应对经济的波动。

总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和维护经济稳定方面密切合作,相互配合以达到经济政策的整体效果。

五、未来几年我国货币政策的改革与发展方向是什么

自从次贷危机以后的几年里,中国发行了大量的货币刺激经济,目前存量的货币总量很大,所以未来几年中国的货币政策市控制总量,盘活存量,改革的方向是调整金融政策,例如进行利率的开放,货币管制的开放等等,引导资金进行配置。

货币政策改革措施 货币政策供给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