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资金存量变动的原因有?货币资金大幅度增加说明什么
一、什么是存量变量增量
1、是指某一指定的时点上,过去生产与积累起来的产品、货物、储备、资产负债的结存数量。应用于经济学领域。存量和流量是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常用的两个概念。两者都是变量,即在一定时间内其大小可以计算的数值。它们的区别在于存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有时间维度。
2、例如,人口总数是一个存量,表示在某一时点上(某年某月某日某一时刻)的人口数;而人口出生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如1年)新出生的人口数,有时间维度,因此是一个流量。以此类推,国民财富、货币数量、投资总额等是一个存量,而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货币支出、投资等是一个流量
3、变量来源于数学,是计算机语言中能储存计算结果或能表示值抽象概念。变量可以通过变量名访问。在指令式语言中,变量通常是可变的;但在纯函数式语言(如Haskell)中,变量可能是不可变(immutable)的。在一些语言中,变量可能被明确为是能表示可变状态、具有存储空间的抽象(如在Java和VisualBasic中);但另外一些语言可能使用其它概念(如C的对象)来指称这种抽象,而不严格地定义“变量”的准确外延
4、从数学意义上讲,增量是指数的变化值,即数值的变化方式和程度。增量本身也是一个数。数的变化有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当数增加时,增量为正;当数减少时,增量为负。增加或减少的越多,增量的绝对值就越大。如3增大到5,则3的增量为+2;3减少到1,则3的增量为-2。换句话说,增量就是变化后的数值与原数值的差。
5、既然数的变化有增加和减少,那么为什么数的变化值要叫作"增量",而不叫作"减量"呢?因为,在人类的思维之中,增加代表增多,有积极向上的意义;而减少多带有消极退步的感情色彩。故人们倾向于从增加和减少二者中,选择以"增加"为原型衍生出"增量"的概念。数据库中也常常出现增量概念。
二、企业货币资金分析的主要思路
1、货币资金分析是指从货币资金结存量和货币资金周转率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借以评价企业货币资金的支付能力和使用效率。货币资金分析的主要内容货币资金分析包括库存现金、在途现金和银行存款等的分析。
2、?对库存现金的分析,首先检查其帐款是否相符,如有不符,要查明原因,分清并追究责任;其次检查库存规定限额的遵守情况;最后检查现金收支是否符合现金管理规定。
3、?对在途现金的分析,要联系销货款回笼等有关因素,研究分析期在途现金同基期相比的差异,从而判断其变化的合理性。
三、货币存量是什么意思
1、货币存量又称货币供应量,指经济社会中一定时点上存在的货币的数值。在不兑现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通常包括两个部分: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中央银行的负债凭证,简称现金(通货);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商业银行的负债凭证,简称存款货币。货币存量是一个静态的货币概念,它所描述的是某一时点上货币数量的横断面。货币供应量是以美国经济学家M.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者所推崇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2、他们认为货币供应量是经济过程的内生变量,其变动是由商品生产和交易内在因素决定的,同时对经济过程有直接的反作用,又便于中央银行进行直接控制。
四、什么来衡量货币供应量
1、货币供应量(moneysupply;supplyofmoney)亦称货币存量、货币供应,指某一时点流通中的现金量和存款量之和。货币供应量是各国中央银行编制和公布的主要经济统计指标之一。
2、现在中国的货币供应量统计是以天为基本单位,所谓的某年某月某日的货币量实际上是吞吐货币的银行每日营业结束之际那个时点上的数量。在这个基础上,月货币量如果指的是月平均量,计算的细一些,可以是全月每天货币量的平均。粗一些,可以是月初、月末两个货币存量数的平均。同样,年的平均货币量计算亦是如此。对有些问题的分析,也可用月末、季末、年末货币余额这样的数字。
3、货币供应量的现实水平是一国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预测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变动情况则是一国制定货币政策的依据。由于各国经济、金融发展和现实情况不同,以及经济学家对货币定义解释不同,各国中央银行公布的货币供应量指标也不尽相同。有狭义货币供应量(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和广义货币供应量(狭义货币供应量再加商业银行定期存款的总和)之分。
五、增量存量减量的关系
存量与减量的规划思路与我国城市发展转型的要求以及税收制度改革紧密相关,是我国城镇化深度推进的必由之路。尽管目前这一发展趋势仅体现在少数几个特大城市之中,但随着城镇化推进与资源约束的不断作用,越来越多的城市将迎来这种发展与规划的转型与变革。
回顾过去,增量作为前一时期发展的重要途径,曾经有效地解决了城镇化发展初期的诸多矛盾与发展障碍,而今当单一的增量发展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存量与减量便应运而生。三者同样都是应对城市发展矛盾与问题的重要手段,存量与减量时代并非完全否决增量,而是应当进一步理清三者的逻辑关系,妥善处理好增量与存量的关系,结合城市发展的阶段合理确定主要的实施手段,以三者的相互配合与支持来共同实现城市的健康发展。
一、存量与减量规划面临的难点与挑战
多年来,城乡规划紧密结合城市扩张发展,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以土地增量为主要出发点的规划编制体系与实施管理机制。存量与减量规划时代的来临,需要既有的规划工作体系做出重大变革,而当前我国的规划工作显然存在着准备不足的现实问题,因而存量与减量规划面临着巨大的难点与多方面的挑战。
存量与减量规划是在既有用地现状与规划的基础上,对用地功能与规模的再次调整与重新布局,使之更为合理。这与存量规划在白纸上进行功能与规模的布局有所不同,需要规划更加面向现状问题。同时,转向更小空间单元的优化与调整,使得规划从愿景式大尺度、大手笔的城市创作转向了微处理、微循环与微设计,要求规划工作更加具体、细致、谨慎与耐心。
一方面,增量规划是利益均衡分配的过程,而存量与减量规划是将既有的利益分解后进行重新的分配,在分配的过程中难免存在利益的损益,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另一方面,增量规划是面向远景的发展设想,并不会直接面对发展过程中实际或者可能存在的现实矛盾,通过拉长解决问题的周期来缓和预期与现实的冲突。而存量规划是即时性的规划,短期内就会充分暴露现实的难点与问题,其直接面对实施的特点也注定了难有回避的途径。
存量与减量规划不再以预测的人口为基准进行城市的配置与布局,因为其不再表现为一种与人口规模正相关的简单关系,而是在规模锁定的前提下去处理和解决城市问题。同时,国家层面已经提出了划定城市增长边界的要求,以底线的思维去看待和思考城市的发展也给规划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存量与减量的规划实施管理机制缺位
由于存量与减量规划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从国家到地方层面的规划审批与实施管理尚未建立与之相配套的规划实施管理机制,而既有的面向增量规划的方式方法对于存量与减量规划而言难以奏效,势必导致编制的存量与减量规划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用。换言之,当前从管理体制到政策手段上均缺乏推进存量与减量规划的工具与手段。
从规划管理程序上说,增量规划以新建设为对象,管理上以“一书两证”的行政许可作为核心,程序上则以竣工验收为最终环节,而存量规划编制与管理的对象是建成之后的城市,既有的管理程序并不涉及这一环节,因此,规划审批程序的不匹配也制约了存量规划的推进。存量与减量规划的时代,规划更多地体现出政策性的特点,更加要求管理层面的制度设计与技术层面的空间设计进行精细的配合,因而重规划轻管理的弊病必须革除。
(三)行业传统知识构成不再匹配
我国的城乡规划知识构成脱胎于以建筑学为主的工程学体系,强调技术手段与主观设计意图。这种适用于愿景式蓝图规划的知识构成与更加注重精细化和经济利益协调的存量规划要求并不匹配。存量规划对于经济学、法律知识以及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的要求是传统规划行业教育与理论研究的薄弱环节,而现有高校的规划专业尚未摆脱工程技术背景的教育方式,使得规划从业者并不具备面对全新规划内容的素质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