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货币的概念?基础货币包括哪些内容_币圈资讯_鼎鸿网

基础货币的概念?基础货币包括哪些内容

kk 0

一、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货币制度的基础条件之一是要有确定的币材。世界上许多国家曾经长期以金属作为货币材料,确定

用什么金属作为货币材料就成为建立货币制度的首要步骤。具体选择什么金属做货币材料受到客观经济发展条件以及资源禀赋的制约。

货币单位也是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之一,在具体的政权背景下,货币单位表现为国家规定的货币名称。

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将进入流通领域的货币(通货)可以区分本位币和辅币。

本位币的面值与实际金属价值是一致的,是足值货币,国家规定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货币发行准备制度分别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金属货币与银行券同时流通条件下,为了避免银行券过多发。

货币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种:银单本位制是以白银为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历史悠久。金银复本位制是金银两种铸币被同时法定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一)金币本位制: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辅币和银行券可自由兑换成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

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货币制度,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金币本位制的稳定因素遭到破坏。(二)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残缺不全,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二、足值的货币和不足值的货币是什么

1、足值货币(FullbodiedMoney)是货币发展的早期形态,此时,货币的额定价值同它作为特殊商品的内在价值是一致的,所以,又可称之为商品货币或实物货币。最早充当货币实物形态的商品有牲畜、贝壳、粮食、布匹、金属等。足值货币是以其自身所包含的内在价值同其他一款商品相交换。但是,早期的实物形态货币绝大多数都受其本身使用价值的限制,运用范围不大,不便于保存和携带,而且难以分割,不可能有质地均匀的、统一的价值表现标准。因此,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和扩大,实物形态的商品货币就逐渐由内在价值稳定、质地均匀、便于携带的金属货币所替代。

2、不足值货币又称非足值货币。非足值货币属于信用货币,是一种完全借助信用基础而流通起来的货币。正如弗里德曼所说:“每个人之所以接受纸币,是因为人们深信别人也会同样地接受它。作为货币的纸币之所以具有价值,是由于其他人也认为它具有价值。”这种相互加强的信念是非足值货币存在的基础。

3、非足值货币包括不足值的铸币以及现在流行的货币、银行存款、电子货币等。

三、什么是货币的供给与需求

1、货币的供给就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基础货币量,由中央银行决定,是外生变量;货币的需求,就是人们用于交易、应付意外事件和投机所需要持有的货币量,这些货币必须以货币的形式持有以保证其最大限度的流动性,而不能以债券的形式持有。

2、这也是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的解释,还是很切合实际的。

3、而之前古典主义经济学家眼中的货币需求是不含有投机动机的,因而也就不与利率有关,只和收入相关,即交易方程式中的关系:PY=MV,其中P是价格,Y是国民收入,M是货币需求,V是货币流通速度,古典学派认为P、V都没有太大变化,因而M只与Y有关,就是货币需求只与收入有关,L=L(Y);而凯恩斯的理论,如上所述,L=L(Y,r)。不知道我解释的够不够清楚。

四、基础货币是什么意思

基础货币,也称货币基数(MonetaryBase),因其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高能货币(High-poweredMoney)。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2000年版)的定义,基础货币包括中央银行为广义货币和信贷扩张提供支持的各种负债,主要指银行持有的货币(库存现金)和银行外的货币(流通中的现金),以及银行与非银行在货币当局的存款。各国对基础货币的定义及统计不尽相同,即使是在一个国家之内,根据基础货币的分析用途不同,可能有几种基础货币的定义。我国基础货币的定义和统计也经历了一个逐步演化的过程。1994年,我国开始进行基础货币统计。当时对基础货币的统计定义为:基础货币=金融机构库存现金+流通中现金+金融机构准备金存款+金融机构特种存款+邮政储蓄转存款+机关团体在人民银行的存款。其中,金融机构库存现金包括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城乡信用社、财务公司所持有的现金;金融机构特种存款是人民银行为了吸收农村信用社多余的流动性设立的特别账户,通常账户余额很小,并且不活跃。基础货币这一概念可分别从基础货币的来源和运用两个方面来加以理解。从基础货币的来源来看,它是指货币当局的负债,即由货币当局投放并为货币当局所能直接控制的那部分货币,它只是整个货币供给量的一部分;从基础货币的运用来看,它是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以及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二是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而为社会大众所持有的现金,即通常所谓的"通货"。在现代经济中,每个国家的基础货币都来源于货币当局的投放。货币当局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主要有如下三条:一是直接发行通货;二是变动黄金、外汇储备;三是实行货币政策(其中以公开市场业务为最主要)。由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我们可以看出,基础货币的决定因素主要有:(1)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证券;(2)中央银行收购黄金、外汇;(3)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贴现或再贷款;(4)财政部发行通货;(5)中央银行的应收未收款项;(6)中央银行的其他资产;(7)政府持有的通货;(8)政府存款;(9)外国存款;(10)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证券;(11)中央银行的其他负债。在以上这11个因素中,前6个为增加基础货币的因素,后5个为减少基础货币的因素,而且这些因素均集中地反映于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我们不难看出,在以上这些因素中,有些是中央银行所能直接控制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公开市场买卖;而有些则是中央银行不能直接控制的。但是,对于这些不能直接控制的因素,中央银行可通过运用其公开市场业务,来抵消这些因素对基础货币的影响。因此,一般认为,基础货币在相当程度上能为中央银行所直接控制。由此可见,人民币基础货币也不外乎上述几种情况。

基础货币的概念?基础货币包括哪些内容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