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主义弗里德曼,弗里德曼经济学观点
一、弗里德曼定律
1、定律概述:当一个人的需要可以满足另一个人的需要时,两人就趋于互相喜欢。
2、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n·w·弗里德曼。
3、有利益与利益的相互补充,才会有需要与需要的相互满足。货币金融学中的弗里德曼定律:该定律即弗里德曼关于“最优货币量”的学说,根据该学说,最优的货币政策是保持一个稳定的货币供给紧缩比率,而这个比率要足以使名义利息率降至为零。
二、试述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1、(1)弗里德曼将货币看做是资产的1种情势,用消费者的需求和选择理论来分析人们对货币的需求。
2、消费选择理论认为,消费者在选择消费品时,须斟酌3类因素:收入,这构成预算束缚;商品价格和替换品和互补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
3、同理: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第1类因数是预算束缚,也就是说,个人所能够持有的货币以其总财富量为限。
4、并以恒久收入作为总财富的代表。
5、恒久收入是指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收入的平均数,即长时间收入的平均数。
6、弗里德曼注意到在总财富中有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
7、人力财富是指个人取得收入的能力,非人力财富即物资财富。
8、弗里德曼将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作为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1个重要变量。
9、由于人力财富转化为物资财富,存在诸多困难,所以,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越大,货币需求越大。
10、影响货币需求的第2类因数是货币及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包括货币的预期收益率、债券的预期收益率、股票的预期收益率、预期物价变动率。
11、当其它资产的收益率与货币资产的收益率之差扩大时,对货币需求增加。
12、影响货币需求的第3类因素是其它各种因素。
13、(2)根据以上分析,弗里德曼得到实际货币需求函数为:M/P=f(y,w;rm,rb,re;Ldp/Pdt;u)(3)弗里德曼认为在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中,恒久收入是稳定的,而至于机会本钱变量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也比较小,由于对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其它资产的收益率与货币收益率的比较,当市场上债券等资产收益率提高时,银行也会通过改良服务(在实际利率高限管制的情况下)或提高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的利率(在没有益率高限的管制的情况下),使得货币收益率与其它资产收益率之间的差距保持不变,从而市场利率水平的变化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不大。
14、因此,货币需求从而货币流通速度是稳定的。
三、弗里德曼货币周期理论
著名的诺贝尔获得者弗里德曼曾经有一句名言,一切通胀都是货币现象,这句话经典之极,也为我们的分析提供了最为基础性的底座。所谓通胀说到底就是物价上涨,一切价格的上涨都是由供需所驱动的,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另一个分析的基本工具。
四、货币主义的局限性和借鉴意义
1、第一,货币政策在通胀下效果显著,但在通货紧缩时由于流动性陷阱的影响,效果有限。
2、第二,从投资来看,货币政策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先在货币市场上影响利率水平,其次在产品市场上引起一系列的变化。但这是有前提的,即货币流通速度不变。货币流通速度加快,意味着货币需求增加,反之,货币需求减少。例如如果央行货币供给增加一倍,但流通速度也增加一倍的话,政策就是无效的。
3、第三,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也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中国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为大约两个季度,两个季度前旨在抑制通胀的政策,如果两个月后市场表现为紧缩,则会雪上加霜。
4、第四,其效果还要受开放程度的不同。开放程度越大,外国资本对本国的影响就越大。无论实行哪种货币制度(浮动或固定),都会使原先的货币政策大打折扣。
5、(一)把握好货币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一种货币现象”,阐明了货币供应量的重要作用,这一命题对如今的经济发展仍然颇有启示。其一,可适当关注单位产量的货币存量,而不仅仅是货币的总存量。其二,充分考虑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此外,要确保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一方面,经济发展要求一定增量的货币投入来保证新增加的商品流通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要避免超经济发行的财政赤字发行带来的通货膨胀的后果。
6、(二)适当提高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当前中国正处于转型阶段,需要央行与其他政府部门合作推动改革。如果央行和监管机构完全独立,便很难有效地进行沟通,从而很难有效协调推动改革的政策的实施。然而,提高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又有着重要的意义,高度独立的中央银行有利于提高人们对其信任度,从而稳定人们对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预期。
7、(三)协调使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货币主义的理论特色之一就是“单一规则”。1979年,美国在通胀率高达13%的境况下采用了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然而最终GDP停滞,失业率上升,稳定的货币供给政策被抛弃。同年,英国政府开启了货币主义的政策实验,同样导致了失业率的上升和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同样,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停滞膨胀”则表明凯恩斯政策的单一使用同样会失灵。以上历史实践证明,货币主义的稳定货币供给的“单一规则”政策,以及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扩大总需求的财政政策都无法完全独立地起到稳定物价,避免经济波动,实现经济长期增长的目标。
五、传统货币学说代表人物
1、货币主义(Monetarism)是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一个经济学流派,也称货币学派或现代货币主义,其主要创始人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米尔顿·弗里德曼。
2、非里德曼被人们普遍看作20世纪下半叶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货币主义的“教父”以及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3、货币学派在理论上和政策主张方面,强调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是引起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原因,卡尔·布伦纳于1968年使用“货币主义”一词来表达这一流派的基本特征,此后被广泛沿用于经济学文献之中。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在美国主要有弗里德曼、哈伯格、布伦纳和安德森等人,在英国有莱德勒和帕金等人。
4、货币主义的核心命题是货币在经济活动中最重要,主张货币发行增长率要保持一个不变的速度,让经济中的个体对通货膨胀有充分的预期,这种货币导向机制被称为“弗里德曼规则”。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是重要的,货币存量的变化是解释货币收入变化的最主要因素。通货膨胀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5、弗里德曼从20世纪50年代起,以制止通货膨胀和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为主旨,向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主张提出挑战。他在1956年发表《货币数量论-重新表述》一文,对传统的货币数量学说进行了新的论述,为货币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6、此后,弗里德曼和他的同事们利用美国有关国民收入和货币金融的统计资料,进行了大量经济计量学方面的工作,为他的主要理论观点提供了论据。弗里德曼还以一些实证的研究支持了货币主义关于货币存量的变化在周期性经济波动中发挥独立作用的观点。